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驾培教练员执教行为的职业道德研究

发布时间:2015-03-19 07:57

李慈慈    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王全权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张豪        浙江工业大学

摘要:在我国安全生产事故中,交通安全事故占了80%以上,因驾驶员素质问题引发的责任交通事故占92.7%。因此,汽车驾驶培训质量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作为汽车驾驶培训的具体组织者与实施者,驾培教练员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对目前驾培教练员执教行为现状的发现,进一步探讨其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驾培教练员;执教行为;职业道德;对策

汽车运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其门对门的优越性,已成为交通运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是令人关注的问题是: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7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现有约2亿辆汽车,也就是说中国有大约2亿的驾驶员。而作为驾驶员的培训者驾培教练员的数量虽未明确统计,但是人数也十分庞大。汽车作为运输工具已满足社会需求,但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服务还较滞后,而对于汽车驾驶员素养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驾培教练员。

一、驾培教练员执教行为综合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也曾在南京某驾校学过驾驶,其过程中目睹驾培教练员的许多不文明执教行为。并且笔者曾做过一项调查报告,调查的对象是驾校的学员,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学历、不同性别,总人数为200名学员的调查对象中,对于问题“你是否认为驾培教练员在执教过程中有随意辱骂学员、收礼、利用学员关系为自己办私事、在执教过程中做个人的私事等等不文明的行为?”选择这一项为“是”的有78.5%的学员。14%的学员认为驾培教练员的执教行为较不文明,而只有7.5%的学员认为驾培教练员做到了文明执教。由调查数据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出一个结论:大多数的学员认为驾培教练员的执教行为有违教练本身应有的职业道德,在许多不文明行为的背后反映了大多数的驾培教练员不具备应有的职业素养,以一直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方式去培训一批又一批的驾驶员。这样的驾培教练员培训出的驾驶员其驾驶过程中的行为素养、道德素质必然也是受其影响的。

职业道德是指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从思想到行动,理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恩格斯说:“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教练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学员的驾驶技术、驾驶习惯和对交通法规、文明意识的认同感。爱岗敬业是教练员职业道德的基本点。正如我们所知道并且一直践履的那样,一个社会中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职业道德:当官要有“官德”,从艺要有“艺德”,经商要有“商德”,教师要有“师德”而作为汽车驾驶员的最初管理者与培训者,驾培教练员也应该有自己相应的职业道德。

我国许多驾校都会发给驾培教练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职业道德修养与行为规范》一书,书中明确的把驾培教练员的职业行为规范列为以下几点:“1.珍爱生命,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2.遵章守法,培养学员安全驾驶的习惯;3.诚实守信,服务学员;4.文明教学,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5.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其中就把驾培教练员文明教学作为其的职业行为规范。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则会出现这样一系列的不文明执教行为:“训练时擅离职守、直接或变相向学员索拿卡要或接受吃请、用教练车办私事、酗酒和酒后驾车、瞒报交通事故、私自更改训练路线和擅自缩短训练时间、粗暴教学和辱骂学员”。对比实际操作与明文规范的差距之大,不得不令人深思。

二、驾培教练员执教行为综合素质偏低原因剖析

驾培教练员的不文明执教行为单向度的看是教练员个人自身的问题,但从面上来看是整个驾培管理系统的弊病。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交通事故中,因驾驶员驾驶技术引发的事故达15%,因驾驶员素质问题引发的责任交通事故占92.7%且低龄化比例较高。公安部有关部门曾经做过调查,驾龄45年的肇事驾驶员占肇事驾驶员总数的20.1%,或者说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不得不去探求深层次的原因,而根据笔者收集资料与个人论证,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之一:教练员个人素质普遍较低。在驾驶培训行业现有的教练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教练员文化学历较低、年龄偏高、教学讲解水平不高、往往凭经验教学;教练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不注重自身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并且有个别教练员语言表达能力差,还有的教练员服务意识差。

原因之二:驾培教练员在露天的环境中工作,工作条件比较恶劣。教练员是在户外,不论寒冷的冬天还是酷暑的夏天,都需要工作,处于比较恶劣工作环境下的教练员个人的工作情绪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并且由于教练员的工作性质,,需要面对不同的学员教授一些基本的、相同的动作,反反复复,长年累月,他们不免产生厌烦心理。

原因之三:驾培教练员违反职业道德的执教行为产生的关键原因之一是教练员本身的素质修养较低。提高驾培教练员的素质水准,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竞技体育对教练员的管理和规范。尤其是渐渐国外竞技体育教练员的管理模式,去取精华,去其糟粕。例如:随着日本竞技体育的发展,日体协在教练员培养已形成体系,不仅严格控制资格授予,而且严格规定必修科目、必修内容和时间,以确保教练员质量,从而激发教练员学习欲望,促进其素质的提高。严格控制驾校教练员资格授予,严格规定驾培教练员必修科目、必修内容和时间,提高驾培教练员准入门槛,是提高教练员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原因之四:驾校与车辆管理所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透明。驾校学员在面临驾培考试、拿驾照等问题时,找教练,教练会把责任推给驾校,而驾校则会让学员去找车管所,实际上伤害的是学员的利益。驾校与车管所之间不透明的关系,让学员无所适从。

三、驾培教练员执教行为综合素质提升对策

针对驾培教练员的工作环境,可以从改善工作环境说起,例如:在夏天高温天气时,可以在驾校中合适的地方设立一个位置专门供应降暑的设备,以及矿泉水,同时包括教练员可以简单休息的地方。这样做虽然驾校的投入成本会提高,但是可以提高教练员的工作热情和其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即是提高学员的驾驶素质,这也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加大对驾校的投入成本,改善驾校驾培教练员的工作环境,提高驾培教练员和驾驶员职业道德素养,这既符合我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治国理念,又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重要途径之一。

驾培教练员的薪酬水平是直接影响其工作状态和工作投入的因素。为了摒弃因驾培教练员薪酬水平过低而产生的消极怠工,不文明粗暴对待学员状况的发生,因此可以对驾校的薪酬体系进行再设计。基本的思路大致是:首先,对所有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并编制岗位说明书;其次,对所有岗位进行岗位评价,明确岗位价值,确定汽车驾培教练员岗位对组织的贡献,并确定基本工资。第三,进行绩效制度的设计,明确绩效工资的考核标准;最后,形成薪酬制度的最后方案,并且实施。

加强驾校与车辆管理所的联系,建立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公开与透明,切实为驾校学员提供服务与帮助,将是提高驾培教练员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健全我国驾培体系的另一重要途径之一。

改变驾培教练员执教过程中的问题,除了依靠伦理道德的自律作用,还需要依靠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建立和完善驾培教练员的职业化制度是根本保证。职业制度起到一个筛选的作用,把不合格的教练“过滤”掉,保证教练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建立教练的职业化制度为其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指导以及规范专业化教练员专业素质要求,促进其专业成长。但目前我国驾培教练员的认证制度并不成熟,同时并未建立一定的制度保障。应该建立一个教练员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保证培养质量,这一新系统由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一是官方认可的教练员培养机构;二是以成绩为基础的首次资格证书颁发;三是胜任教练员的资格论证。建立由认可制度、检查制度、审定制度、分配制度构成的教练员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余玉花.张秀红.论孝文化的现代价值[J].伦理学研究,2007,(2):28

[2]顾玉飞.谈教练员的职业道德[J].安徽体育科技,20012

[3]张少琦.驾校教练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对策[J].知识经济,201120

[4]李智.王春明.王德新.建立我国教练员职业道德资格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4



本文编号:18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8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c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