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现代农业重镇
摘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针对乡镇实际,创新举措,凝聚力量,就如何打造城郊型现代农业重镇,本文从发展现代工业的路怎么走、从转变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发展作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经营理念 调整结构 创新科技
做为农业大镇,抓住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就是抓住了城镇化和小康建设的牛鼻子。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针对乡镇实际,创新举措,凝聚力量,打造城郊型现代农业重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路怎么走
1、定位目标,创新经营理念。创新思路,定位准确,并持之以恒的发展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把先进的工业经营理念(如:规模经济、标准化生产、品牌营销等)用于指导发展农业,使之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实现农户与现代技术的对接、与大生产的对接、与大市场的对接。
2、调整结构,创新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进而形成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依托蔬菜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品牌农业,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特色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农场,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来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发展“三高”农业并做出规模。
3、开拓市场,创新销售渠道。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是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提。一是要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和能人带动作用,广辟市场,大搞订单服务,积极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市场开拓活动,带动推进农产品流通市场;二是要加快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网络,扩大农产品的销售空间。
4、依靠科技,创新增长空间。树立超前意识,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扩大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快名、优、新、特作物品种和畜禽良种的引进推广,把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延伸产业链条。一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二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建设科技示范小区,示范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发挥样板作用、辐射作用。
5、培育组织,创新合作模式。土地流转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应该依法、自愿、有序的进行土地流转,通过发展劳务经济,减少直接务农的农民,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技术部门、经营大户,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户从事产业化生产,规模经营土地,把产业做强做大,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从转变政府职能的角度看,我们要改变什么
1、转变观念,创新“管理农业”的理念。农民是最勤劳敬业的,为了自身利益,他们是追逐效益最大化的。如果地方政府以管理农业为己任,不厌其烦的对农民指手画脚,一方面会束缚他们的手脚,另一方面会因管理不当被农民抵触,甚至引发矛盾纠纷。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当前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法治意识,以新观念引领现代农业新发展。
2、抓住关键,改变“全程保姆”的做法。我们要做的是引导服务,是做少数农民做不到的事情,拓开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比如加强市场建设,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牵线搭桥,联系科研单位与农民对接;引导合作,培育经合组织典型等等。如果眉毛胡子一起抓,事事都管,很可能不是“越位”就是“缺位”。 作为农技人员要主动深入村户、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传、技术服务、科技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及时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引导农民,树立“强基固本”的意识。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农民去接受、去实现。农民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高、知识技能的丰富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长效的强大动力。发挥阳光培训讲师团作用,搞好全区重点场户技术及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发挥全体农技人员作用,促进全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全面开展,努力为农民提供科技含量高又适用的服务。
三、抓好重点工作
发展现代农业不可一蹴而就,必须在高站位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当前具体工作,,着力打造唐山市区和曹妃甸区农产品供应基地,重点是创新科技,解决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不足的问题,实现农民增收。
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根本要靠科技。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以良种培育、优良栽培、健康养殖为重点,依托科技创新,建立农科教紧密协作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和集成实用技术。
一是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加强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技术合作,把我区建成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加强与东北农业大学在优质西红柿新品种、沼气池使用技术、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领域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速度;加强与河北农业大学动科院技术合作,推广普及母猪标准化饲喂技术;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合作,引进国内外新品种、新模式,提高我区农业科技水平。
二是加快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步伐。目前,已成功引进济麦22、国欣棉9号、迅驰辣椒、绿宝石甜瓜、“西门达尔”肉牛、中华胭脂鱼、白香糯等新品种。
三是加大集成化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从种、养业中筛选实用、高效、生态课题进行试验示范,加大集成化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引进示范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无土栽培甜瓜、奶牛DHI测评等新技,并在推广过程中突破无土栽培技术、熊蜂授粉技术、农业机械化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等“四个瓶颈”。其中,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协作开展了唐山首例“小麦苗情数字远程监测”项目,熊蜂授粉技术填补了全市空白,温室甜瓜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达到了绿色农产品标准,其技术规范将在全省推广。
本文编号:18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