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抗逆力运作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6 12:19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也随之不断增多。在社会矛盾不断突出,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一直以来,由于父(母)亲身份的特殊性,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可与理解,生活在父(母)阴影下的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外部的许多挫折与挑战。在面临挫折时,他们会有什么表现?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挫折?应对挫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促进社会和谐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这篇文章将在Kumpfer环境——个体互动模型的指导下,以服刑人员未成子女抗逆力运作过程为切入点,分析其抗逆力表现形式及其抗逆力运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抗逆力产生的起点是父(母)亲入狱带来的风险与挑战,而这些风险与挑战会引发外部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文化)和内在特质(包括精神、认知、社交/行为、情感、身体)的变化。外部环境与内在特质之间互动的过程就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应对风险与挑战的过程,这个外部与内部的互动过程对...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研究背景
2.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目标和问题
(三)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四) 文献回顾
1. 概念界定
2. 关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研究
3. 关于抗逆力的研究
4. 文献述评
(五) 理论分析框架
1. 分析框架一Kumpfer环境——令体互动横型
2. 研究框架
(六)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选取方法及特征
2. 资料收集方法
3. 研究伦理
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抗逆力表现形式
(一) 积极表现形式
1. 正视挫折,走向独立自强
2. 接受现实,主动适应生活
3. 对抗谣言,敢于述说秘密
(二) 消极表现形式
1. 逃避现实,选择错误归因
2. 否认事实,怀疑自我能力
3. 压抑内心,掩饰真实情感
三、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抗逆力运作过程分析
(一) 起源: 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博弈
1. 父(母)亲入狱的压力与挑战
2. 风险因素力量增强
3. 保护因素发挥作用
(二) 应对: 个体与环境的互动
1. 与家庭成员的互动
2. 与同辈群体的互动
3. 与社区邻里的互动
4. 与学校环境的互动
(三) 结果: 走向胜利或面临失败
1. 抗逆力适应或重构
2. 抗逆力不良性重构
四、服刑人员未成子女抗逆力运作过程的关键
(一) 保护因素的发掘是前提
(二) 同辈支持网络的构建是重点
(三) 内在动力的增强是核心
五、总结与反思
(一) 总结与建议
1. 提升亲职教育意识
2. 构建同辈支持网络
3. 整合学校社区资源
4.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 反思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养成机制的解构及启示——基于CHKS理论的个案叙事分析[J]. 李丹,林贻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我国限制人身自由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模式研究——以福建省教育援助协会为视角[J]. 王宏玉,曹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3]抗逆力培育: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选择[J]. 王玉香,杜经国. 中国青年研究. 2018(10)
[4]论困境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重构和抗逆力提升[J]. 单希政.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8(03)
[5]个案工作介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的路径与实施策略[J]. 陈鹏. 社会科学辑刊. 2018(02)
[6]增权理论视角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机构照管研究——基于B市太阳村的实践[J]. 童雪红,范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1)
[7]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困境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 何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8]城市外来女工抗逆力保护因素分析——基于外来女工的个案研究[J]. 李敏,刘乐璇.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05)
[9]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救助——基于儿童权利的视角[J]. 范斌,童雪红. 学习与实践. 2017(08)
[10]家庭抗逆力视角下流动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实践重构[J]. 刘玉兰,彭华民. 中州学刊. 2016(11)
本文编号:3286997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研究背景
2.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目标和问题
(三)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四) 文献回顾
1. 概念界定
2. 关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研究
3. 关于抗逆力的研究
4. 文献述评
(五) 理论分析框架
1. 分析框架一Kumpfer环境——令体互动横型
2. 研究框架
(六)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选取方法及特征
2. 资料收集方法
3. 研究伦理
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抗逆力表现形式
(一) 积极表现形式
1. 正视挫折,走向独立自强
2. 接受现实,主动适应生活
3. 对抗谣言,敢于述说秘密
(二) 消极表现形式
1. 逃避现实,选择错误归因
2. 否认事实,怀疑自我能力
3. 压抑内心,掩饰真实情感
三、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抗逆力运作过程分析
(一) 起源: 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博弈
1. 父(母)亲入狱的压力与挑战
2. 风险因素力量增强
3. 保护因素发挥作用
(二) 应对: 个体与环境的互动
1. 与家庭成员的互动
2. 与同辈群体的互动
3. 与社区邻里的互动
4. 与学校环境的互动
(三) 结果: 走向胜利或面临失败
1. 抗逆力适应或重构
2. 抗逆力不良性重构
四、服刑人员未成子女抗逆力运作过程的关键
(一) 保护因素的发掘是前提
(二) 同辈支持网络的构建是重点
(三) 内在动力的增强是核心
五、总结与反思
(一) 总结与建议
1. 提升亲职教育意识
2. 构建同辈支持网络
3. 整合学校社区资源
4.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 反思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养成机制的解构及启示——基于CHKS理论的个案叙事分析[J]. 李丹,林贻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我国限制人身自由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模式研究——以福建省教育援助协会为视角[J]. 王宏玉,曹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3]抗逆力培育: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选择[J]. 王玉香,杜经国. 中国青年研究. 2018(10)
[4]论困境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重构和抗逆力提升[J]. 单希政.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8(03)
[5]个案工作介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的路径与实施策略[J]. 陈鹏. 社会科学辑刊. 2018(02)
[6]增权理论视角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机构照管研究——基于B市太阳村的实践[J]. 童雪红,范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1)
[7]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困境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 何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8]城市外来女工抗逆力保护因素分析——基于外来女工的个案研究[J]. 李敏,刘乐璇.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05)
[9]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救助——基于儿童权利的视角[J]. 范斌,童雪红. 学习与实践. 2017(08)
[10]家庭抗逆力视角下流动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实践重构[J]. 刘玉兰,彭华民. 中州学刊. 2016(11)
本文编号:3286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28699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