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生态之维:绿色社会工作的理念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4-12-26 06:50
作为一门秉持利他主义、改善个体境遇和寻求社会正义的学科,西方社会工作"个体治疗论"与"社会变革论"的范式之争旷日已久。直至20世纪60年代,席卷欧美的"环保运动"才广泛引起社会工作界对"自然环境"这一被忽视领域的关注,继而促成其服务范域延伸至"个体—社会—自然"三个层面。在此背景下,西方社会工作正义观经历了从传统"社会正义"到浅层"环境正义",再到深层"生态正义"的思想拓展过程,由此社会工作的"生态之维"得以彰显,加之融"科学—政治—艺术"为一体的社会工作与环境议题之间存在较强的价值亲和性和专业契合性,绿色社会工作的理念与实践逐渐崛起与兴盛。面对中国环境风险加大的现实国情和共享绿色发展的政治需求,尤其是考虑到专业/职业发展阶段的初级性和社会历史结构的连续性,新时代中国绿色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在于:亟待对西方绿色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经验模式展开在地化省思,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正确认识"制度在场",基于伦理本位社会倡导"关系为本"的实践策略,面对个体化崛起现实注重关照"主体性价值",进而有效建构本土生态性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和实务策略。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社会工作领域受到忽视的环境议题
二、个体—社会—自然:社会工作服务的“三重现实”
三、由“浅”入“深”:西方社会工作环境观的演变
四、科学—政治—艺术:社会工作介入生态议题的价值亲和
(一)“坚守科学”:提升环境治理主体的精准服务能力
(二)“返归政治”:调和环境治理主体的工具理性思维
(三)“纳入艺术”:化解环境治理中的主体性塑造难题
五、本土绿色社会工作发展的行动策略:基于制度—关系—主体的建构
(一)正确认识绿色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制度在场”
(二)倡导“关系为本”的绿色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三)聚焦绿色社会工作对“主体性价值”的关照
六、结论与讨论
本文编号:4020708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社会工作领域受到忽视的环境议题
二、个体—社会—自然:社会工作服务的“三重现实”
三、由“浅”入“深”:西方社会工作环境观的演变
四、科学—政治—艺术:社会工作介入生态议题的价值亲和
(一)“坚守科学”:提升环境治理主体的精准服务能力
(二)“返归政治”:调和环境治理主体的工具理性思维
(三)“纳入艺术”:化解环境治理中的主体性塑造难题
五、本土绿色社会工作发展的行动策略:基于制度—关系—主体的建构
(一)正确认识绿色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制度在场”
(二)倡导“关系为本”的绿色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三)聚焦绿色社会工作对“主体性价值”的关照
六、结论与讨论
本文编号:4020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020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