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标出视域下的“佛系青年”解读
发布时间:2025-04-11 02:23
环境变迁与语境变迁致使中国青年面临社会转型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无法同一的迷茫与窘境,"佛系"符号成为了青年群体进行自我救赎的手段。从文化标出视域来看,"佛系青年"文化应归位于"中项"文化,它崇尚并认同"正项"文化,又因过度强调个人自由而具有"异项"文化倾向,在"正项""中项""异项"的文化夹层中滑动。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3935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 传播符号过程中的解释项关系[24]
皮尔斯根据三分式将“符号可感知的部分、符号所代替的客观事物、符号所阐释的思想分别称为‘再现体、对象、解释项’”[23]。“佛系青年”的解释表征形成于符号与意义的连接与互动中,其再现体为“青年在言语与行动中所呈现的状态”、对象为“青年人所具有的价值观念”、解释项为“不作为、慢作为....
图2 文化与标出性关系图①
“佛系是姹紫嫣红底面上的淡雅之色,之所以引社会注目,是因为它与社会背景之间存在一些反差”[40]。根据高丙中先生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分类,可以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41]三类,主文化是权力阶层意识形态的体现,亚文化与反文化是边缘文化,亚文化中极致反抗主流倾向的文化应称为“反....
本文编号:4039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039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