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状况调研报告——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5-07-19 02:09
随迁老人脱离原来场域后面临着顺应新的城市场域、重构社会关系等问题,其城市生活适应状况值得关注。本文基于调查数据,从生理、社会、文化、心理四个方面对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状况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进行状况总结及原因分析,最后提出对策建议,认为需要从老年人自身、子女、家庭、社区等方面采取措施,帮助随迁老人尽快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城市化、现代化发展。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样本概况
三、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状况及总结
(一)适应状况
1.生理适应
2.社会适应
3.文化适应
4.心理适应
(二)适应状况总结
1.社会适应
2.文化适应
3.心理适应
四、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状况原因分析
(一)子女与老人间的天然联系及相互需要
(二)城市文明的先进性
(三)随迁老人自身的弱势地位
(四)家庭养老功能的下降及居住模式的限制
(五)城市人际交往的固有特性
(六)政府的制度性障碍
五、针对随迁老人城市适应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子女及其家庭要尊重、关爱随迁老人
(三)社区及社会要丰富老年人生活,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风尚
(四)消除政府制度性障碍
(五)发展社区社会工作,引导社工介入随迁老人适应问题
本文编号:405781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样本概况
三、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状况及总结
(一)适应状况
1.生理适应
2.社会适应
3.文化适应
4.心理适应
(二)适应状况总结
1.社会适应
2.文化适应
3.心理适应
四、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状况原因分析
(一)子女与老人间的天然联系及相互需要
(二)城市文明的先进性
(三)随迁老人自身的弱势地位
(四)家庭养老功能的下降及居住模式的限制
(五)城市人际交往的固有特性
(六)政府的制度性障碍
五、针对随迁老人城市适应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子女及其家庭要尊重、关爱随迁老人
(三)社区及社会要丰富老年人生活,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风尚
(四)消除政府制度性障碍
(五)发展社区社会工作,引导社工介入随迁老人适应问题
本文编号:4057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05781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