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名制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16 18:47
本文关键词:网络实名制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渗透,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便捷人们生活的工具,而且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也从一开始的彼此独立慢慢走向了相互交融。虚拟与真实的交汇深刻地改变着人们以往的生活模式,带来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同样也带来了不曾预料的问题。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人们在网络世界里有一种“无人在场”的感觉,导致人们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滋生了很多网络怪相,在网络环境日益恶劣、网络犯罪不断出现的情况下,网络实名制应运而生。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正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的进程,国外的学者称这一代人为“数字一代”,网络在他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世界的任何变革都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实名制的实施对他们的网络行为产生了何种影响,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本文介绍了网络实名制的概念及理论依据,梳理了国内外网络实名制的发展概况,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总结了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现状和特点,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网络实名制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并得出结论。从正面影响来讲,网络实名制可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形成良好网络行为习惯;提高网上行为效率同时降低网络行为成本;提升大学生对于网络世界的信任度,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网络信任危机;同时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网络道德水平。凡事都有两面性,网络实名制的实施也会给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它会降低大学生们网络行为的真实性;并且打击他们网络参与的积极性,最后还会减少网络行为的多元化。
【关键词】:网络实名制 当代大学生 网络行为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6;G2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方法10
- 1.3 文章结构10-11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11-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16
- 2.1 网络实名制的概念12-13
- 2.2 政府管制理论综述13-14
- 2.3 网络实名制相关文献综述14-16
- 第三章 国内外网络实名制实施现状16-19
- 3.1 欧美国家网络实名制发展进程16
- 3.2 韩国实名制的开始与结束16-18
- 3.3 中国网络实名制进程18-19
-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19-36
- 4.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19-20
- 4.2 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20-27
- 4.2.1 大学生普遍网龄较高,上网时间呈年级性增长20-22
- 4.2.2 大学生网上行为多元化,网络成为主要信息来源22-24
- 4.2.3 大学生视网络为工具,对网络有较强的依赖性24-25
- 4.2.4 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偏好“围观”25-27
- 4.3 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27-28
- 4.3.1 网络动机明确,目的性强27
- 4.3.2 对网络世界依赖性强,信任度较低27-28
- 4.3.3 网络参与较为理性,略有消极倾向28
- 4.4 大学生对网络实名制的态度28-36
- 4.4.1 大学生对网络实名制的了解28-30
- 4.4.2 大学生对网络实名制的立场30-32
- 4.4.3 大学生对网络实名制的看法32-36
- 第五章 网络实名制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36-44
- 5.1 正面影响36-40
- 5.1.1 规范个人网络行为,形成良好网络行为习惯36-37
- 5.1.2 提高网上行为效率,降低网络行为成本37-38
- 5.1.3 提升网络信任度,缓解网络信任危机38-39
- 5.1.4 提升个人网络道德水平39-40
- 5.2 负面影响40-44
- 5.2.1 降低网络行为真实性40-41
- 5.2.2 打击网络参与积极性41-42
- 5.2.3 减少网络行为多元化42-44
-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44-49
- 6.1 分步分区域实施网络实名制44
- 6.2 加强网络技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44-46
- 6.3 加快建设网络法律体系46-47
- 6.4 加大网络道德教育47
- 6.5 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1:调查问卷53-56
- 附录2:访谈提纲56-57
- 致谢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学文;刘宗元;;略论网络实名制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作用[J];东南传播;2010年07期
2 童璐;赵东升;;网络传播中大学生对公共事件态度的调查与研究——以合肥大学生为例[J];东南传播;2011年03期
3 姚小兵;;实名认证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26期
4 周亚楠;尉天骄;;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场形成机制探析——以“5.7杭州飙车案”在“强国论坛”中的讨论为例[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茅铭晨;;政府管制理论研究综述[J];管理世界;2007年02期
6 徐晖;;政府管制理论研究文献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1期
7 张敏;;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与引导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8 戈化聪;;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探析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马艳华;;网络实名制相关法律问题探析[J];河北法学;2011年02期
10 孟祥秀;;关于我国实施网络实名制的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864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64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