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科学中的概念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23:01

  本文关键词:社会科学中的概念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科学 概念特征 概念界定 概念意义


【摘要】: 社会科学从17世纪萌芽,历经18世纪的逐步发展,在19世纪成熟完善、正式形成。社会科学家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的概念统一性问题。因为概念是任何科学认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的各个基础概念没有达成共识,研究者们就无法在同一个认知框架内展开讨论、研究,更不可能对研究对象达成共识、进而产生有影响力的理论认识。所以,本文试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下,以社会科学中的概念作为研究对象,对它的特征、界定进行逐一梳理,并对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功能和运用作了简要概括。 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社会科学的定义、社会科学中概念的定义以及本文的选题背景和写作意义;第一章详细论述了社会科学中概念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及其辩证关系)、形式特征(客观性和主观性、稳定性和灵活性)、本质特征(连贯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共鸣性、分析的/实证的应用性);在明确了概念的特征后,紧接着第二章给出了社会科学中概念的两种界定方法,即普遍定义方法和语境定义方法;最后,第三章综合阐述了社会科学中概念在社会科学中的意义。 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就社会科学中的概念问题进行一个清晰的梳理展示,说明它的本质特征,突出它在社会科学中的重要性,以期让社科学从业人员认识到,社会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一个分化产物与附属品,而是有把其自身从这些学科中区分出来的本质与核心的内容,它也是一个有独立规范和标准惯例的独特的研究领域。只有认识且了解了社会科学中概念的特殊性,从业人员在以后的学习、科研中才可自觉地对其研究对象进行规范性界定,从而在共同认可的概念基础上深入探讨以求形成有效的理论说明;社会科学学者和其它领域专业学者之间也就有了可共同交流的平台,不同方法论派别之间就能在一个共同的概念框架内进行比较与论争。
【关键词】:社会科学 概念特征 概念界定 概念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C0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5
  • 第一章 社会科学中概念的特征15-29
  • 1.1 社会科学中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15-19
  • 1.1.1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5-16
  • 1.1.2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辩证统一16-17
  • 1.1.3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变化、发展17-19
  • 1.2 社会科学中概念的形式特征19-20
  • 1.2.1 概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19
  • 1.2.2 概念的稳定性和灵活性19-20
  • 1.3 社会科学中概念的本质特征20-29
  • 1.3.1 概念的连贯性21-22
  • 1.3.2 概念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22-24
  • 1.3.3 概念的共鸣性24-26
  • 1.3.4 概念的分析/实证的应用性26-29
  • 第二章 社会科学中概念的界定29-39
  • 2.1 社会科学中概念界定的现状29-30
  • 2.2 社会科学中概念界定的方法30-39
  • 2.2.1 普遍定义的两种方法30-35
  • 2.2.2 语境定义的方法35-39
  • 第三章 社会科学中概念的意义39-44
  • 3.1 社会科学中概念的地位39-40
  • 3.2 社会科学中概念的功能40-42
  • 3.3 社会科学中概念的运用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7-48
  • 致谢48-49
  • 个人简况49-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瑗;谈谈科学概念的认识价值[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2 张智光;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辩证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3 高斌;王晓云;;浅谈概念的定义[J];江汉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4 殷杰;;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3期

5 周越;徐继红;;逻辑起点的概念定义及相关观点诠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任滢;;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与拜物教[J];宁夏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7 肖怀安;;试论概念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8 张雷声;;论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4期

9 程宇敏;;意识形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8期

10 牛曼卿;;概念是事物的……的反映[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本文编号:865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65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c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