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演进和思考
本文关键词: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演进和思考
【摘要】:女性主义(feminism)是来自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概念。可翻译作“女子主义”、“女权主义”。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的法国(法文为feminisme),由法国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中的关键人物,创办第一家主张妇女参政的机关报《女公民》(La Cito yenne)的欧克蕾(Hubertine Auclert)首先提出,意思是指女性的社会平等与个性解放;以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泛指欧美发达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它的思想,根源于20世纪初期的妇女解放斗争,所以带有明显的西方上层妇女和强烈的政治色彩。因此当时被翻译为“女权主义”,也可以翻译为“男女平等主义”或者“争取男女平等运动”等。本文在探讨东西方女性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探讨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演进过程时,采用了比较法、文献研究法、综合法。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东西方女性主义的区别与联系,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演进过程,以及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发展,揭示出女性主义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指出当前女性在中国各层面的现状,警示人们正确对待女性,建立一个真正性别平等的和谐社会。从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女性的地位在世界、在中国是逐步上升、不断提高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无论是从国家和政府层面、还是从大众传媒以及女性自身的层面,对女性的认识,研究和发展,都是任重而道远的。
【关键词】:女性主义 发展 本土化 演进 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3.6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一、选题意义7
- 二、文献综述7-12
- (一) 国外女性主义研究状况7-9
- (二)国内女性主义研究状况9-12
- 第一章:“女性”、“女性主义”的定义12-17
- 一、中西方对“女性”概念的阐述12-14
- 二、中西方对“女性主义”概念的阐述14-17
- 第二章:西方“女性主义”的历史演变17-21
- 第三章:女性主义传入中国阶段21-30
- 一、五四时期:女性主义在中国萌芽21-24
- 二、20世纪80年代初:介绍西方女性主义24-26
- 三、20世纪80年代末:女性主义理论化阶段26-27
- 四、20世纪90年代初:女性主义进入民间话语体系27-30
- 第四章:中国对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借鉴及本土化实践30-37
- 一、对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借鉴30-32
- (一) 对西方激进女性主义的借鉴30-31
- (二) 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借鉴31-32
- 二、对西方女性主义的本土化实践32-37
- (一) 女性的参政问题32-33
- (二) 女性的就业问题33
- (三) 女性的退休问题33-34
- (四) 女性的健康问题(包括心理和身体)34-35
- (五) 女性课程的推广问题35-36
- (六) 女性主义的文学的崛起和发展问题36-37
- 第五章:中西方女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37-44
- 一、中西方女性主义的联系37-38
- 二、中西方女性主义的区别38-44
- 结束语 对中国女性主义的展望和思考44-49
- 一、国家及政府推进性别平等44-45
- 二、大众传媒破除性别刻板印象45-47
- 三、女性自身保持自尊自爱47-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科沃德;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女性主义吗?[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2 杜瑞芳;关注弱势群体——女性主义法学的启示[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1期
3 魏天真;后现代语境中的女性主义:问题与矛盾[J];外国文学;2005年05期
4 叶德兰;女性主义与和平文化[J];浙江学刊;2005年06期
5 虞凌燕;对女性主义认识论的批判性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6 Patricia Smith;王洪偏;;女性主义法学的合法性[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魏开琼;曹剑波;;女性主义知识论批判及其困境[J];江海学刊;2008年02期
8 尚晶晶;;女性主义与科学[J];经营管理者;2009年19期
9 北川东子;刘姗姗;;从孤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世界——作为方法论的东亚女性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5期
10 张妮妮;;女性精神的生态隐喻——从女性主义对自然的态度演变看生态女性主义的哲学基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邢冬梅;;女性主义、客观性与科学大战[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姜云飞;;“人”的概念:来自女性主义的新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曹剑波;;具有政治色彩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知识论[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赖夏菲;;《猫眼》:女性主义和量子力学的完美共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秦坤;;从女性主义视域看郭沫若历史剧中的性别观[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师洋洋;;闪婚的存在合理性——几种新兴视角下的注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静仪;;从女性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谈“男女平等”的现实差距[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 王宏维;女性主义哲学对哲学学科发展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书评人 孟林;用两性对话方式探讨女性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刘维维;女性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中国坐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刘兵;女性主义万花筒中缤纷的生活[N];中国妇女报;2013年
5 丁宁;女性主义不是一种时髦标签[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女性之思 敲开经济学之门[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小冯;你了解女性主义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女性主义的跨文本写作与阅读[N];文学报;2005年
9 肖巍;女性主义对于科学世界的改变[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马元龙;女性主义的多样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丽;女性主义法学的自我反思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怡菲;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性别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邢桂敏;1900-1981年的中东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朱晓映;[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桦桢;第二次浪潮之后[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刘笑言;走向关怀[D];吉林大学;2013年
8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陈英;性别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姜子华;女性主义与现代文学的性别主体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琛;新世纪以来女性主义图书在中国的出版及传播要素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素欣;男性角色的缺失与存在-《小妇人》的女性主义分析[D];河北大学;2014年
3 艾亚南;《女洗手间》中女性空间的阐释[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倩;从女性主义叙事学来解读《欢乐之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潘才华;贝蒂·弗里丹的女性主义法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向娟;基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许琪;《离岸》女性主义文体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张富丽;中西影视剧中女性形象对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9 戴露;个人自拍史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邓菲;女性主义视野中的中国女性音乐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66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66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