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反思与建构:中国语文教育现代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0 16:11
  现代性之于语文教育,远远不是已完成的谋划,不是一段死去的历史,而是依然在向未来伸展的不断变换面孔的现实性存在。它不仅是我们的宿命,而且也是对我们的挑战。站在21世纪,面对沧桑的历史和未定的未来,思考语文教育现代性,既是思考它的历史,也是思考它的现在,更是思考它的未来。1904年“癸卯学制”颁行,语文单独设科,从此走上了通往现代化的不归之路。一百多年来,现代性一直是我国语文教育基本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的言说背景,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也从不同维度书写了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谱系,使这门古老的学科获得了许多现代性的新质。但是,置身于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语文教育现代性同时又是一个问题性、冲突性的存在。在现代性转变过程中,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功利与审美、自律与他律、“文”与“道”、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等的对立与冲突一直缠绕着甚至拖延着语文教育现代化前进的步伐,直到今天它还远未进入成熟、自为的状态。在现代性受到口诛笔伐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反思: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具体问题所在何处?根源在哪里?它的出路在何方?本论文主要围绕这三个问题依次作了回答。作为一个成绩与问题并存的混合体,百年语文教育既是一段需要盘点的...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相关研究概述
    四、研究方法
    五、思路框架
第一章 语文教育现代性的研究视野、立场和维度
    一、识读现代性
        (一) 现代性解说
        (二) 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和悖论
    二、中国现代性:西方的影响与“历史具体性”
    三、言说的立场和维度
        (一) 言说的立场:立足点
        (二) 考察的维度
第二章 回眸: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历史演进
    一、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发生与奠基时期(1904 年—1949 年)
    二、语文教育现代性的更新发展时期(1949 年—1958 年)
    三、语文教育现代性的曲折迷离时期(1958 年—1976 年)
    四、语文教育现代性的科学化热潮时期(1978 年—1997 年)
    五、语文教育现代性的人文转向时期(1997 年至今)
第三章 反思:语文教育现代性问题的多维剖析与追问
    一、现代性与传统性的断裂
        (一) 突破传统语文教育的困境
        (二) 古今转换中的“西化”倾向与历史断层
        (三) 直线“进步”观及现代化基点的误置
    二、“文”、“道”关系的失衡
        (一) “文”与“道”的内涵
        (二) “文”、“道”关系的偏转轨迹
        (三) “文”、“道”失衡的归因分析
    三、他律与自律的纠结
        (一) 自律、他律与语文学科的现代性品格
        (二) 他律与自律的悖立
        (三) 追本溯源:语文学科自律性何以难求
第四章 建构:完善语文教育现代性的构想
    一、语文教育现代性建构的理论基础
        (一) 语文教育思维:从“实体”到“关系”
        (二) 语言本质观:从工具论到本体论
        (三) 语文教育理性观:从工具理性到实践理性
    二、语文教育现代性建构的原则
        (一) “人是目的”的原则
        (二) 民族性原则
        (三) 学科自主的原则
    三、语文教育现代性建构要处理好的关系
        (一) 功利与诗意的两相兼顾
        (二) 语文与人文的相互生成
        (三) 理性与感性的协作互进
        (四) 现代与传统的辩证看待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介质论”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价值观[J]. 朱丹.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
[2]穿越60年历史风云——新中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大事述评[J]. 黄耀红,刘光成,戴永健,戴永玲.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9(10)
[3]一弦一柱思华年——我看语文教育60年的理论争鸣[J]. 王尚文.  人民教育. 2009(18)
[4]语文教材论争六十年[J]. 温立三.  师道. 2009(Z1)
[5]谨防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伪圣化”倾向[J]. 黄邵英.  教学与管理. 2009(22)
[6]生活本位与伪科学化——六十年语文教育得失谈[J]. 潘新和.  语文建设. 2009(Z1)
[7]教育学研究中“人的形象”的反思与重塑[J]. 王娟娟.  教育导刊. 2009(02)
[8]新中国60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上)[J]. 吴忠豪,于龙.  语文教学通讯. 2009(03)
[9]“无用”之“用”:文学教育的尴尬与出路——读《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史论》[J]. 李维鼎.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01)
[10]“现代性”研究的回望与反思[J]. 陈嘉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博士论文
[1]演变与反思: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研究[D]. 黄耀红.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 李国俊.吉林大学 2007
[3]从实体到过程:现代教育的思维转向[D]. 张香兰.山东师范大学 2007
[4]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 甘剑梅.南京师范大学 2004
[5]语文科课程论建构[D]. 王荣生.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语文课程性质“两性统一说”质疑[D]. 黄良超.浙江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8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28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1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