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认识误区与应对方法

发布时间:2018-04-18 08:05

  本文选题:环境变迁史 + 准静态 ; 参考:《学术研究》2011年08期


【摘要】:目前,在中国环境史研究中存在若干认识误区,这对环境史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必须加以纠正。环境史并非完全等同于环境变迁史,学者们需在学理上突破历史地理的藩篱,拓展研究领域并转换视角。环境史也不能与环境保护史混为一谈,我们不应持有激进的环保主义立场,要努力规避衰败论的认知与叙述模式。环境史学与传统史学间也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应理清环境史学与传统史学间的关系。环境史重视环境在人类演进历程中的作用,但也绝不忽视文化的决定性作用。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in China, which is extremely disadvantageous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must be corrected.The history of environment is not equal to the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Scholars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barriers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expand the research field and change the perspective.Nor should the history of environment be confused with the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 should not hold a radical stand of environmentalism and try to avoid the cognitive and narrative models of decline theory.There is no irreconcilabl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historiography and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 so we should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historiography and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Environmental histor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environment in the course of human evolution, but never neglects the decisive role of cultur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国生态环境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度重大项目(05JJD770121)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晓军;中国古代生态文化:为了复兴的反思[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2 朱松美;周代的生态保护及其启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陈朝云;用养结合:先秦时期人类需求与生态资源的平衡统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王利华;;中国生态史学的思想框架和研究理路[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李根蟠;;环境史视野与经济史研究——以农史为中心的思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刘翠溶;;中国环境史研究刍议[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朱士光;;关于中国环境史研究几个问题之管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王利华;;生态环境史的学术界域与学科定位[J];学术研究;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坚强;试论我国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关传友;;中国植柳史与柳文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李映辉;略论中国古代寺院与环境保护[J];长沙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崔晋豫,张泓,李承来,丁峰;环境心理学的几个问题[J];城市问题;2004年04期

5 梁波,冯炜,陈凡;帝国主义"概念的变种——重温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张文华;气候变迁与中国古代史中的几个问题[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7 江红,陶宏;“环境心理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东环境;2001年01期

8 王秀红;李娟丽;;中国古代环境思想现代化之路[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9 崔德卿;中国古代的物候和农业(上)[J];古今农业;2003年01期

10 崔德卿;中国古代的物候和农业(下)[J];古今农业;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刘敏;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D];重庆大学;2004年

3 李玉偿;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D];复旦大学;2004年

4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温乐平;秦汉社会消费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杜春兰;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高升荣;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金玉;周秦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浙江大学;2003年

10 王福昌;生态·社会·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琳;地域气候与建筑形态[D];重庆大学;2001年

2 邓燕雯;论S生态文化观——关于福建生态省建设中的文化创新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3 孙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4 王安;适宜生长的集镇居住建筑设计初探[D];重庆大学;2004年

5 戚欢月;敦煌荒漠化地区建筑形态的再发展[D];清华大学;2004年

6 王芙蓉;两晋灾害及其相关问题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林莉;唐代山水意识的历史变迁[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卫丽红;人文生态若干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王春阳;《左传》吉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余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湖北的水灾及水利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春长;渭河流域3100年前资源退化与人地关系演变[J];地理科学;2001年01期

2 张祖陆;鲁北平原黄河古河道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0年04期

3 邹逸麟;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水稻生产的地域分布和环境制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4 石明奎,覃伟怡,文传浩;珠江上游农业区域生态现状及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可行性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5 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年03期

6 朱诚,郑朝贵,马春梅,孙智彬,朱光耀,王慧麟,高华中,王朋岭,黄润;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地层古洪水沉积判别研究[J];科学通报;2005年20期

7 李根蟠;;环境史视野与经济史研究——以农史为中心的思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刘翠溶;;中国环境史研究刍议[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王利华;;中国生态史学的思想框架和研究理路[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葛剑雄,华林甫;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九洲;;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认识误区与应对方法[J];学术研究;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767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767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2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