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人物的社会意义——论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重要历史理论问题
[Abstract]:The character-centered historical book is the main body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iography. Chinese ancient historians recognized the diversity of historical figures and set up biographical forms such as special biography, combined biography and type biography in history books to reflect this diversity of historical figures. And from different aspects to understand their historical role and limitations, and then expounds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commenting on historical figures. These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ical theor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专项·中国史学史”成果之一(09JZDMG016)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颖;王长坤;;浅论中国古代史学的功能和作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8期
2 嵇文甫;关于历史评价中的几个矛盾问题——四月十二日在中国史学会河南分会上的讲话[J];史学月刊;1953年05期
3 雷戈;历史与审美[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张利;;历史评价问题教学手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曹守亮;;人在历史运动中——评《中国历史文化散论》的历史理论成就[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严中平;规律性判断研究和价值性研究——关于历史评价的问题的构思[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02期
7 郝翔;论邓小平的历史评价方法[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02期
8 刘国民;《史记》中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的二元对立——以法家人物传记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瞿林东;;史学遗产与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J];中国史研究;2009年04期
10 瞿林东;;影印《史学要义》序[J];文献;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济泽;;对瞿秋白的历史评价[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2 邓京力;马敬;;试论影响历史评价的若干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王德学;;丁宝桢:一个颇有创造性的历史人物[A];全面的总结 科学的评价——丁宝桢诞辰18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喻健;;试论历史人物专题片的价值要素——以电视片《青山赤子周逸群》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单怡;;对刘璋历史评价的再思考[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6 段怀清;;“文化生态环境与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7 潘照东;刘俊宝;;中国历史上草原民族战争的性质及其历史评价[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丁守和;;关于现代历史人物的研究和评价问题[A];中国现代史论丛(上)[C];1983年
9 刘良明;吕建红;;译介欧美西籍派小说理论批评的历史评价[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良明;吕建红;;译介欧美西籍派小说理论批评的历史评价[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瞿林东;发掘中国古代史学理论遗产[N];人民日报;2003年
2 张光茫;塑造晚清涉外人物群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陆鸿登;“历史人物精品战略”在我区旅游中的作用[N];铜仁日报;2008年
4 西南政法大学 王怀勇;历史人物 如何讨“说法”[N];法制日报;2011年
5 昂静;还历史以公正[N];江淮时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党艳红;在雕塑中回顾宁夏上下2000年[N];银川晚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包明廉;让历史人物更接近历史原貌[N];文汇报;2003年
8 向俊;王西京:在历史深处寻找灵感[N];财经时报;2006年
9 记者 耿翔;他用平民的视角映象历史[N];陕西日报;2006年
10 本报通讯员 张军;《霍元甲》面对“真实”的尴尬[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京力;历史评价论研究——以中国古代评价问题为中心[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亚军;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与马克思历史理论的重建[D];南开大学;2009年
3 王振宇;完善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王鹏;徽州历史人物碑传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姚植传;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丁四海;哲学视野中的个人崇拜[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曾传芳;叙事策略与历史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吕和应;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纲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朱修国;毛泽东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王炳林;邓小平理论与中共党史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惠贤;历史人物的另样解读[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2 王丽芬;潘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赵颖颖;初中历史课人物教学与学生性情培养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雷志成;陕甘宁边区的财政与税收体系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茂乾;邓恩铭工人运动思想述评[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6 史磊;历史人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与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成;穆藕初企业人才观论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道如;历史的压抑:新世纪历史人物电影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李伟;唐代连坐制度初探[D];山西大学;2006年
10 闫俊懂;论熊召政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的艺术成就[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77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37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