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大国在中东伊斯兰地区军事基地的获取方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7-27 20:51
【摘要】:海外军事基地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基地的获取方式。本文归纳出大国获取海外军事基地的六种方式,即殖民统治、和平转让、军事占领、军事结盟、提供援助和撤离原住民,并以美、英、法、俄、日、印六国在中东伊斯兰地区军事部署为例加以实证检验。研究显示:在不同的国家、历史时期和地缘环境下,上述六种手段的作用不同。军事结盟和提供援助是大国在该地区部署军事基地的主要手段;殖民统治是英法获取军事基地的重要手段;军事占领是美国获取军事基地的主要手段;和平转让与撤离原住民是大国获取军事基地的补充手段。中国在中东虽无军事基地却有军事存在,以索马里护航编队、维和部队等为主要形式。为更好地保护海外利益,增强人道主义救援能力,中国在中东伊斯兰国家建立任务导向型后勤补给基地具有必要性,其获取方式将以政治谈判和外交协商为主,不同于其他大国的获取方式。
[Abstract]:The important field of overseas military base research is how to obtain the base. This paper sums up six ways for the great powers to obtain overseas military bases, namely colonial rule, peaceful transfer, military occupation, military alliance, assistance and evacuation of the aborigin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France, Russia,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France, Russia and Japan. India-six countries in the Islamic region of the Middle East military deployment as an example to empirical test.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above six methods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historical periods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Military alliance and assistance are the main means for the major powers to deploy military bases in the region, colonial rule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Britain and France to acquire military bases, military occupation is the main mea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acquire military bases; Peaceful transfer and evacuation of indigenous peoples are complementary means for large countries to acquire military bases. China has no military base but a military presence in the Middle East, mainly in the form of Somali convoy and peacekeeping forces.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overseas interests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humanitarian relief,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 to establish a mission-oriented logistics supply base in the Islamic countries of the Middle East, which will be obtained mainly through political negotiations and diplomatic consultations. Different from other major countries in the way of access.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在中东伊斯兰地区军事基地的战略部署与调整趋势研究”(13CGJ042)的前期成果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4PJC092)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政治学”资助
【分类号】:D81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程瑞声;印度打造首个海外军事基地[J];世界知识;2003年23期

2 丁兰;;试论春秋中晚期楚国在鄂东地区的军事存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孙德刚;;美国在伊拉克军事部署的调整:从刚性基地到柔性存在[J];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德刚;;法国在吉布提军事基地的绩效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5期

2 曹选玉;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外交[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3 何志鹏;崔悦;隽薪;;从迷茫到觉醒:国际关系变迁视角下的中国与国际法[J];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2011年00期

4 邹明皓;李彬;;美国军事转型对国际安全的影响——攻防理论的视角[J];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03期

5 王联;略论国家主权与少数民族人权的国际保护[J];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01期

6 张文木;;中国国家安全观的拓展及其世界意义[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4期

7 高麦爱;英俄瓜分喀什噶尔与清政府的骑墙政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8 孙德刚;;美国应对中东剧变的“奥巴马主义”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4期

9 孙德刚;邓海鹏;;海外军事基地的理论解析[J];国际论坛;2012年06期

10 孙德刚;;美国在马格里布地区的军事存在[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明倩;;国际私法性质的历史演变——兼谈其与国际公法的关系[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倩;海洋争端的类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陈朝霞;楚国西部疆域演变与民族融合[D];武汉大学;2011年

4 邓红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政策研究(1949-1990)[D];武汉大学;2005年

5 季丽新;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D];山东大学;2006年

6 夏春晖;欧洲政治秩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峰;国际体系与中国对外关系: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韩凝;美国的伊拉克战后国家重建战略与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9 王媚;联合国与区域组织关系的国际法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10 张国军;选举民主的困境及其超越[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涛;索马里海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菲;论建立全球性反海盗国际法庭的必要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树亮;“9·11”事件后美国中亚政策对中国西北地区安全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翔宇;论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D];湘潭大学;2002年

5 葛怀宇;中国:亚洲地缘政治的“重心”[D];外交学院;2003年

6 王健;论国家自卫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阎一平;反“台独”军事斗争中法律战基本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8 苑治国;美国早期孤立主义的形成[D];四川大学;2007年

9 胡伟伟;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法经贸关系(1931—1940)[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马猛;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1911-1921年)[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泽栋;云梦“楚王城”遗址简记[J];江汉考古;1983年02期

2 胡建如;鄂王城遗址调查简报[J];江汉考古;1983年03期

3 ;大冶县发现草王嘴古城遗址[J];江汉考古;1984年04期

4 ;大悟吕王城重点调查简报[J];江汉考古;1985年03期

5 ;黄陂县作京城遗址调查简报[J];江汉考古;1985年04期

6 杨定爱;麻城楚墓[J];江汉考古;1986年02期

7 王然,丁兰;麻城李家湾楚墓考析[J];江汉考古;2000年04期

8 ;楚都纪南城的勘查与发掘(下)[J];考古学报;1982年04期

9 许璞;建强;;寿县肖严湖出土春秋青铜器[J];文物;199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权新宇;;中东伊斯兰国家乌里玛政治参与的多样性及其现实作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陈双庆;;伊斯兰金融业及其发展特点[J];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06期

3 吴云贵;;伊斯兰国家的教法改革[J];国外法学;1984年06期

4 梁甫;;波黑烽火中的伊斯兰影子[J];世界知识;1992年21期

5 杜红;;伊斯兰潮:困顿与突围[J];世界知识;1997年04期

6 杨俊;戴还是摘——面纱带来的困惑与争议[J];世界知识;2004年01期

7 张四齐;南亚主要伊斯兰极端组织现状[J];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06期

8 高祖贵;美国与主要伊斯兰国家的关系:重塑与改造(续六)[J];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08期

9 哈宝玉;;伊斯兰人权思想刍议[J];西亚非洲;2006年05期

10 庾荣;;由伊斯兰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所引发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锁劳;;“伊斯兰”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曲解[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冯璐璐;;全球化时代伊斯兰经济遭遇的文化挑战[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马明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宗教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4 徐晓望;;汤因比的儒学观及和谐世界的构建[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米寿江;;全球化条件下世界伊斯兰教的走向[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6 范鸿达;;反恐战争视野下的东南亚伊斯兰[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7 周思源;;错误前提下的危险结论——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胡爱军;刘广军;;当代伊斯兰思潮及对我西北地区的影响[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肖宪;;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彭慧;;伊斯兰世界与菲律宾摩洛反抗运动[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蒙讯;敖汉牛肉走进伊斯兰国家[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2 本报驻安卡拉记者  李玉东;土成为第二个向黎派兵的伊斯兰国家[N];光明日报;2006年

3 Indrajit Basu;伊斯兰国家巨大资金转向印度和中国[N];世界报;2007年

4 王蔚祺;伊斯兰金融业绘就十年发展蓝图[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陶冶;伊斯兰国家积极寻求亚洲投资渠道[N];金融时报;2007年

6 马丽蓉;中阿文明交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N];民族日报;2011年

7 周戎;伊斯兰国家寻求用一个声音说话[N];光明日报;2007年

8 荆晶邋陈顺;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闭幕[N];人民日报;2008年

9 李震;伊斯兰对话国际会议开幕[N];人民日报;2008年

10 昌家立 昌俊丞;奥巴马伊斯兰政策的走向[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林聪;当代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李卫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外交理念与实践[D];西北大学;2006年

3 闫文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冯璐璐;中东经济现代化的现实与理论探讨[D];西北大学;2006年

5 王猛;中国参与中东[D];西北大学;2006年

6 高照成;奈保尔笔下的后殖民世界[D];苏州大学;2006年

7 叶青;伊斯兰教与后冷战时期中东国际关系中的双重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福泉;从边缘到中心[D];西北大学;2008年

9 亚黑亚(Yahya Ould Mohamed Mahmoud);毛里塔尼亚与中国现代经济思想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文卿;现代土耳其政治伊斯兰发展的原因及影响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马晓梅;新媒体对伊斯兰文化传播的作用与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唐倩;中亚伊斯兰学生汉语教学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骆玄;从东方主义角度解读《逃离德黑兰》与《拆弹部队》中伊斯兰国家的形象[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马秀芳;《伊斯兰科学方法论问题》(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宁夏大学;2014年

6 张志成;当代伊斯兰宗教极端势力起源探析[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李光;德国穆斯林族群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如海明(Abdur Rahim);论巴以冲突中的宗教因素[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马琼晖;西方媒体话语下的伊斯兰世界《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对伊斯兰国家报道框架分析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吕金;十三至十五世纪中国青花瓷艺术与伊斯兰装饰的繁荣与共荣[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149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49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c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