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史实与想象:“嘉隆王插旗”说质疑

发布时间:2018-07-28 08:47
【摘要】:"嘉隆王插旗"说是越南声称拥有西沙群岛主权的主要论据。由于此说的特殊性质,它成为判定西沙群岛主权归属的焦点问题之一。一方面,对"嘉隆王插旗"说的考证和辨析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对相关的三个欧洲人生平和记载的可信度的考察;另一方面,在有关帕拉塞尔的地理知识的讨论中,需要借鉴晚近以来从科学史,特别是地理学史中发展出的引入社会和空间维度的思路。本文认为,所谓"嘉隆王插旗"说实为法国传教士塔尔伯特借鉴他所熟知的欧洲常规,通过夸张的想象,把从他人那里获知的阮朝"黄沙队"的活动虚构成了一场威严雄壮的占领行为。19世纪早期的越南不具备科学测绘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准备,也不具备产生现代意义上的领土主权思想的意识基础。越南方面通过"嘉隆王插旗"说而主张对西沙群岛的主权是脱离历史的谬论。
[Abstract]:King Garon is the main argument for Vietnam's claim to the Paracel Islands. Because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is theory,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al issues in determining the sovereignty of the Paracel Islands. On the one hand, the textual researc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heory of "King Jalong and banners" is to a great extent equivalent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ife an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records of the three Europeans concerned;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geographical knowledge of Paracel, It is necessary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social and spatial dimensions developed from the history of science, especially the history of geography. In this paper,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o-called "King Calon planting flag" theory is actually used by Talbot, a French missionary, as a reference to the European conventions he is familiar with, through exaggerated imagination. The activities of Ruan Chao's "Yellow Sand team" learned from others were fictitious as a majestic occupation. Vietnam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did not possess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technical preparations for scientific mapping. Also does not have the consciousness foundation which produces the modern sense territory sovereignty thought. Vietnam claims sovereignty over the Paracel Islands through the theory of "King Garon planting flags", which is a fallacy separated from histor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
【基金】:2015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地图学史视角下的西沙群岛测绘与主权”
【分类号】:D8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郑军;;《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与西学东渐[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2 阚红柳;;传教士眼中的清代君主——以郭实腊《道光皇帝传》为中心[J];历史档案;2009年02期

3 熊月之;;郭实腊《贸易通志》简论[J];史林;2009年03期

4 许盘清;曹树基;;西沙群岛主权:围绕帕拉塞尔(Paracel)的争论——基于16-19世纪西文地图的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5 王涛;;从“牛角Paracel”转为“西沙群岛Paracel”——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西人的南海测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齐雪晴;;1999年以来中国近代传教士报刊研究回顾[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奚庆庆;;论《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之特点[J];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01期

3 梁建;;从“花旗国”到“美利坚合众国”——清代对美国国名翻译的演变考析[J];历史档案;2013年01期

4 胡宝柱;肖文帅;普塔克;;明永乐至隆庆南澳的海上活动 附:早期葡文资料中的南澳岛[J];海交史研究;2014年01期

5 叶颖;林本椿;;意识形态观照下的译者素养——基于译介学的郭士立翻译活动初探[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6 宗亮;;试论越南关于南海问题的xC本“新证据”[J];南海学刊;2015年01期

7 周运中;;“郑芝龙航海图”商榷[J];南方文物;2015年02期

8 刘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研究述评[J];铜仁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瑜;《东西洋考》与近代中国文学的“气味”[D];三峡大学;2011年

2 杨勇;《六合丛谈》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刘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汉语学习与传播史价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海波;《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中国文学传播[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0年

5 赫雪侠;清末中国和幕末明治日本海外汉诗中的法国形象[D];山西大学;2012年

6 薛爱红;19世纪中文宗教报刊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王海岑;嬗变与坚守:信义宗合—运动研究(1913-1949)[D];山东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问题与领域[J];东南学术;2005年01期

2 吴凤斌;;驳南越阮伪政权《白皮书》所谓拥有我国西、南沙群岛主权的论据[J];南洋问题研究;1979年04期

3 韩振华;;古“帕拉赛尔”考(其一)——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外国记载上的帕拉赛尔不是我国的西沙群岛[J];南洋问题研究;1979年05期

4 ;古“帕拉赛尔”考(其二)——十六、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外国地图上的帕拉赛尔不是我国西沙群岛[J];南洋问题研究;1979年05期



本文编号:2149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49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6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