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冷战时代中美海权矛盾中的南海问题
[Abstract]: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China's geopolitical situation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and far-reaching changes. Due to the changes of security, economy and other factors, China, as the largest land and sea complex country in the world, began to release its sea power potential slowly and firmly, and set the building of marine power as its strategic goal. The South China Sea, which is the largest of the four sea areas around China, is the key ar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rights in China. Due to the considerations of hegemony, geo-strategy and military affairs, the United States, a large power outside the region, has strengthened its restri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power in China on the issu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view of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growing importance, its resources, shipping value and military value are indispensable to China's development, and China must counter th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ea powe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fundamentally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hegemonic power to control and the emerging power to counter the sea power.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开放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度重大项目“当代国际核政治和我国国家安全研究”(11&ZD181)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立项课题“主要大国介入南海争端的发展动向及对策研究”(GGLX2014060) 军队2110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2BZZ004)
【分类号】:D822.371.2;D8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中民;;海权问题与中美关系述论[J];东北亚论坛;2006年05期
2 鞠海龙;;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政策研究[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3 宋海洋;;南海问题与中国海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王义桅;;美国重返亚洲的理论基础:以全球公域论为例[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倪乐雄;;中国海权战略的当代转型与威慑作用[J];国际观察;2012年04期
6 金永明;;中国应对突出海洋问题的国际法论析[J];国际展望;2013年04期
7 张学昆;;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地缘政治分析[J];国际论坛;2013年06期
8 刘建飞;;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的南海局势与中美关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成敏;;南海战略潜艇“越区”部署[J];兵器知识;2011年09期
10 陆儒德;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若干问题[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震;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D];复旦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克东;孟昭苏;张燕歌;;我国创新型海洋强国的战略选择[J];北方经济;2009年08期
2 张维平;裴世军;;危机与我国社会危机的特点及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郑元;;政府危机管理浅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4 周向红;陈伟荣;李宇;;城市重大体育事件突发性公共场所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5 李俊彦;;刍议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危机管理[J];才智;2009年30期
6 晏鸿鹰;;政府应对危机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综述——对期刊论文的评估[J];才智;2010年11期
7 范杰逊;;公共危机基本模式探讨[J];才智;2011年05期
8 宋旭光;;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责任、信息与制度[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1期
9 姜继娇,杨乃定;基于管理熵的机构投资者集成风险预警模式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10 赵志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冲突[J];当代传播;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新宇;;浅谈海洋意识[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夏远强;王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工作流的政府危机管理模式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3 高小平;侯丽岩;;危机管理方法论初探[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4 裴乐;;论城市政府信用危机的应对[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裴乐;;论城市政府信用危机的应对[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福东;王爱东;孙金凤;;公共危机中政府会计信息基于“事项法”的采集与整合[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7 何培民;张寒野;徐珊楠;;我国海洋环境生态修复与海藻生物能源产业链发展[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王冲;夏远强;;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工作流的政府危机管理模式研究[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肖枭;秦立鹏;;运动员丑闻事件与体育赞助管理的关系[A];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姜地忠;徐纬光;;当代中国的海权论——基于对《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的解读而展开的评论[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斌;基于博弈视角的中国安全生产管制体制运行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2 郭淳凡;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景区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颜新;非常规突发事件情境重构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薛晨;美国海权研究:成因与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5 史宏达;港区堤防布置的数值模拟与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孙吉亭;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贺正楚;企业危机管理:组织与组织管理的视角[D];中南大学;2004年
8 高艳;海洋综合管理的经济学基础研究--兼论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郑德雁;WTO\TBT框架下提升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0 李刚;论海洋污染责任认定及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健;应急管理中的多主体协调决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毕晓琳;海洋知识溢出及其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高昆;对我国周边国家海洋执法实践的研究及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卢红志;基于复杂系统的海洋知识创新网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杨波;青岛市海洋开发和海域管理综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吴昊;城市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应急管理问题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范若云;高校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D];南昌大学;2010年
8 魏诗林;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叶光营;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锋;高校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辚;;印度洋的战略地位及与中国国家安全的关系[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冯云飞;;关于中国南海开发战略思想的探究——从“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谈起[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2期
3 肖峰;;信息技术决定论:从“信息社会”到“信息主义”[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刘中民;海权争霸与俄苏的兴衰及其历史反思[J];东北亚论坛;2004年06期
5 戎辉;苏联“马汉”的“海权论”——《国家的海上威力》及作者戈尔什科夫[J];当代海军;1996年06期
6 牛宝成;从海权到军事海权——兼谈中国海上军事力量发展的战略定位[J];当代海军;2000年S1期
7 子谨 ,魏新刚;美国海军之父——马汉[J];当代海军;2002年09期
8 顾同祥,王伟宏;美海军在阿富汗战争中的8个“第一次”[J];当代海军;2002年11期
9 曹云华;李昌新;;美国崛起中的海权因素初探[J];当代亚太;2006年05期
10 鞠海龙;;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政策研究[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政协委员 张登义;[N];中国海洋报;2001年
2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东研究所教授 刘中民;[N];东方早报;2010年
3 海权问题学者 马尧;[N];东方早报;2010年
4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N];光明日报;2011年
5 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 冯小松;[N];解放军报;2011年
6 唐双宁;[N];金融时报;2008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N];人民日报;2009年
8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 本报驻印度记者 廖政军;[N];人民日报;2012年
9 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镜芙;[N];中国船舶报;2001年
10 任德才;[N];中国国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宏松;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波;军事技术进步对海权思想的影响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渊;;合作:解决南海问题的必由之路[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02期
2 江淮;;拨开迷雾看南海[J];世界知识;2010年16期
3 杨青;;“南海问题”的实质和中国的政策[J];新远见;2010年12期
4 韩阁;;南海问题形势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8期
5 贺晓玲;姜波;;浅析中美博弈之南海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13期
6 韩凝;;试论南海问题的当前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和平与发展;2011年05期
7 郑华芳;;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研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1期
8 胡娜;;印越关系对南海问题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龚南茜;;印尼欲借南海问题彰显大国地位[J];中国石化;2012年08期
10 吴士存;;究竟是谁在南海挑起事端?[J];求是;2012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代元龙;;加强国际法研究,多角度多方式解决南海问题[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汪树民;;中国成长的烦恼——南海问题的困境与出路[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3 王俊彦;;论美日在钓鱼岛、南海态度的险恶变化[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109期)[C];2012年
4 邓应文;;论越南南海问题国际化之举措——兼论与其海洋经济战略的关系[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蔡宏俊;;从海上强国到海疆危机——明清时期东亚秩序变迁中的南海问题[A];郑和研究2014年第1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泽民;警惕美国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N];国防时报;2010年
2 郑泽民;图谋介入,美国引领南海问题大合唱[N];国防时报;2010年
3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张建;破解南海问题须重视美国因素[N];中国海洋报;2012年
4 钟声;南海问题国际化是战略短视[N];人民日报;2012年
5 记者 郑捷 郭一娜 林昊 陈济朋 张青 杨威;李克强关于南海问题讲话广受好评[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6 驻马店市高中学生 樊畅;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N];驻马店日报;2013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贾秀东;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又栽跟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8 阳 妍;南海问题日益受重视[N];中国海洋报;2005年
9 聂秀时;我院学者表示:法律裁决或可解决南海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我外交部就南海问题向菲方严正交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京花平;我国南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文文;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关东;美国对中国南海问题的介入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永厅;“南海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徐鑫刚;中国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D];辽宁大学;2014年
6 崔荣伟;南海问题及其和平解决[D];山东大学;2008年
7 徐永东;“中国南海问题”的话语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8 崔灿;南海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影响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杨;南海问题的以和求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海峰;南海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51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5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