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在拉丁美洲的软实力建设

发布时间:2018-12-08 14:03
【摘要】: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为冷战后分析国家实力提供了新的参照系,中国学界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分析维度,使其在描述中国软实力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中国通过经济外交加强了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力,中拉文化交流则提升了拉美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中国模式为拉美在"后华盛顿头识"时代重新腾飞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拉美中左翼力量的崛起为中国的政治价值观在拉美扩大影响提供了可能。中国在拉美的形象呈上升趋势,中拉多边外交也进一步丰富了双方接触的途径。尽管中拉交往有经贸强、文化弱的不足,但随着中拉双方自身实力的增强以及中拉联系的日益密切,中国在拉美的软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Abstract]:Joseph Nye's concept of soft power provides a new frame of reference for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power after the Cold War. China has strengthened its influence on Latin American economy through economic diplomacy, and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has promoted Latin America's recogn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he Chinese model offers a new choice for Latin America to take off again in the post-Washington era, and the rise of centre-left forces in Latin America makes it possible for Chinese political values to gain influence in Latin America. China's image in Latin America is on the rise, and multilateral diplomacy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has further enriched the channels of bilateral contacts. Although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have strong economic and trade ties and weak culture, China's soft power in Latin America will be further enhanced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its own strength and the growing ties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在非洲的国家形象形成机制与演变规律研究”(12CXW038)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非关系视野中的中国对非洲传播战略”(11KDC03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十一批面上资助项目“中国在非洲的国家形象”(2012M510503)的支持
【分类号】:D822.3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世澄;;中拉文化的特点、历史联系与相互影响[J];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05期

2 苏振兴;;拉美左派崛起与左派政府的变革[J];拉丁美洲研究;2007年06期

3 赵穗生;;中国模式探索:能否取代西方的现代化模式?[J];绿叶;2009年03期

4 陈文学;;冷战结束以来拉美中左翼崛起的原因和面临的挑战[J];当代世界;2012年06期

5 邓中坚;全球化时代中共对西半球国家之经济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荣希;;加勒比文化特点及对中加文化交流的建议[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练睿民;李夏茹;;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综述[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11年00期

3 刘青建;;21世纪初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层次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12期

4 成晓叶;;美国拉美公共外交对中国拉美公共外交的启示[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张学成;;海外关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03期

6 孙忠良;;后危机时代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01期

7 张琳;;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国模式”争议的几个问题[J];学理论;2010年30期

8 “拉美研究在中国”课题组;吴国平;袁东振;刘纪新;贺双荣;;2006~2007年度报告[J];拉丁美洲研究;2007年02期

9 吴国平;;2007~2008年度报告[J];拉丁美洲研究;2008年02期

10 王士皓;;浅谈中国人对拉丁美洲的定位:第三世界或西方——以《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为线索[J];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海江;;“中国模式”的实质、普适性及未来挑战[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2 沈跃萍;;莫拉莱斯“社群社会主义”评析[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民华;成晓叶;;拉美左翼政治:历史轨迹和未来走向[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超;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丽娟;“中国模式”:评述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瑶;拉美本土社会主义初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湘陵;中国模式中的政治秩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郝喜梅;论冷战结束后的拉美新民众运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徐秀云;冷战后反美主义述评[D];吉林大学;2008年

6 阎博;新世纪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演进中的美国因素探析[D];暨南大学;2008年

7 施文博;冷战后欧洲反美主义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静;冷战后拉美左派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伟;拉美左派的崛起、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丽;拉美左派的崛起及其影响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荣渠;论所谓中国人发现美洲的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西辉;吕虹;;文化软实力与加快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J];理论学刊;2008年08期

2 赵飒;;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01期

3 王志学;;军队软实力建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4 吕建云;秦燕燕;;略论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空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8期

5 陈岸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软实力建设[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邓显超;;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新起点[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7 有英;;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评述[J];实事求是;2008年02期

8 王渊渊;;小议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8年08期

9 漆谦;;电视媒体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J];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18期

10 张笃勤;但瑞华;;国内软实力研究现状与武汉软实力建设对策[J];长江论坛;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潘承烈;;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A];科技创辉煌——中国创新成果与学术精典[C];2011年

2 叶成民;;浅谈县级环保部门软实力建设[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3 孙淼;;加快首都软实力建设,打造北京历史文化魅力之都[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年

4 宋冬梅;许涛;;彰显多元地域文化特色 推进山东文化软实力建设[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5 王一川;;文化符号与北京的世界城市软实力建设[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6 刘永;;动漫产业与文化强省软实力建设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7 木开热木·阿布都;;论布依族文献古籍的抢救与保护[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化软实力建设需发挥优势扬长避短[N];人民政协报;2007年

2 记者 钟荣华 陈巍;扎实推进软实力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N];台州日报;2006年

3 滁州市委 刘飞跃;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考[N];安徽日报;2007年

4 刘超;文化产业论坛热议创新与软实力建设[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5 记者 宁波;不断增强软实力继续作出新贡献[N];孝感日报;2010年

6 山东省日照市政协 王敏;加强软实力建设 打造履职硬功夫[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胡立波;溪湖狠抓软实力建设[N];人民公安报;2008年

8 骆郁廷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大战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李捷;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赵磊 幸尧 杜飞阳;世界变迁中的软实力建设[N];学习时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2 张露;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杨洁;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王伟苗;论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软实力建设[D];湘潭大学;2012年

5 陈火亮;北京奥运会视野下的中国软实力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彭跃花;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邢永亮;文化软实力—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1年

8 王会芳;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路径探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乔丹;牛津大学文化软实力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王雪峰;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D];中原工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368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68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c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