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对中欧关系的政策含义——基于对中欧留学生交流状况的分析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EU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 China-EU high-level human exchange dialogue mechanism was launched in 2012, becoming the third pillar of China-EU cooper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high-level strategic dialogue and the high-level economic and trade dialogu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ustain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EU relations. Among them, the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European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review of the mechanism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dialogue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levant data of the ex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European students, and expounds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humanistic exchange on China-EU rela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金资助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全球化背景下中欧关系的发展态势与挑战”,项目批准号:12JJD810006
【分类号】:D8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弘;刘作奎;范勇鹏;;2008年中国人的欧洲观[J];欧洲研究;2009年05期
2 唐海华;;中欧关系调整下的中国民众的欧盟观——对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焦点团体访谈的深度分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欧关系"重点学科课题组;周弘;陈新;熊厚;程卫东;叶斌;赵俊杰;赵晨;傅聪;曹慧;吴弦;田德文;杨解朴;张金岭;孔田平;张浚;刘作奎;彭姝yN;张磊;;2011年中欧关系的回顾与展望[J];欧洲研究;2012年01期
2 张莉;;中欧环境合作的民意基础——欧盟环境形象在中国的传播与公众认知分析[J];欧洲研究;2012年05期
3 宋黎磊;卞清;;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的特征与实践——基于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的案例分析[J];欧洲研究;2014年04期
4 张传杰;;中国对外政策舆论研究现状的思考[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董礼胜;;中国学者对中欧关系的认知及影响因素——基于2010年“中国人看欧盟”调查的实证研究[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陈定定;张莉;王正绪;;中国城市居民国际信任的来源——一项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唐海华;;中欧关系调整下的中国民众的欧盟观——对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焦点团体访谈的深度分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宋黎磊;王义桅;;中国对欧公共外交:目标、进展与挑战[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8期
9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toward Europe:Goals,Progress and Challenges[J];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若兰(Maria de la O Moncada);当代中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认知与欧洲的回应[D];复旦大学;2010年
2 顾强;欧盟对华决策中的主体间认知差异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静;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因素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良旭;费正清的“中国观”研究(1929-1991)[D];吉林大学;2011年
2 姚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学界的对欧认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影;;浅析近期中欧关系困境及中国外交因应[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12期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课题组;周弘;董礼胜;;中国公众对欧盟及中欧关系看法的调查与初步分析[J];欧洲研究;2008年02期
3 周弘;刘作奎;范勇鹏;;2008年中国人的欧洲观[J];欧洲研究;2009年05期
4 陈志敏;;新多极伙伴世界中的中欧关系[J];欧洲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德文;“新欧洲与中欧关系的未来”国际研讨会综述[J];欧洲研究;2004年01期
2 李华;中欧关系评析[J];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06期
3 吴白乙;后冷战国际体系变动与中欧关系[J];欧洲研究;2005年05期
4 庞中英;全球化、欧洲、中欧关系[J];世界知识;2005年23期
5 石坚;李竹渝;;“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中欧关系的发展与展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2期
6 张唯;美国学者眼中的中欧关系[J];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02期
7 何兰;“9·11”事件后的中欧关系及其发展前景[J];国际观察;2005年01期
8 伍贻康;不断更新走向成熟的中欧关系——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J];国际观察;2005年02期
9 丁原洪;;欧盟现状和中欧关系[J];和平与发展;2006年01期
10 高华;;中欧关系的进展与挑战[J];和平与发展;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志敏;;从“蜜月”回归正常?:新多极世界中的中欧关系[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简军波;;规范视角下的中欧关系[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3 叶江;;试析《里斯本条约》对中欧关系的影响——兼谈欧盟对台政策未来的走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4 吴燕妮;;浅析欧盟发展援助政策的演进及其在中欧关系中的作用[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曾令良;张英;;中欧关系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纯粹技术性问题或远非如此?[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步青;中欧关系步入成熟[N];人民日报;2005年
2 郑园园;而立之年的中欧关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3 马小宁;中欧关系发展可圈可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4 ;明辨中欧关系的多重变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5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中欧关系存有障碍对世界无益[N];华夏时报;2006年
6 郑兴邋魏庆玲;中欧关系在曲折中前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王芳邋裴广江;“中欧关系论坛”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8年
8 丁原洪;中欧关系前景依旧看好[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宋斌斌;溥马克:挖掘中欧关系全部潜能[N];中国工业报;2008年
10 本报驻巴黎记者 姚立;从战略高度认识并推动中欧关系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弛;人权观差异与中欧关系[D];北京大学;2008年
2 奥自然(Ozren Djuric Mikusevic);渐行渐近:中欧友好关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宋莉涛;试析媒体在中欧关系中的作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4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素琴;中国学者对后冷战时期中欧关系的认知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红叶;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对中欧关系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周美;中国与欧盟关系发展中的美国因素[D];青岛大学;2008年
4 周圣平;中国—欧盟关系的发展空间及其未来走向的若干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红;世纪之交中欧关系存在的问题和我国的应对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红敏;论中欧关系中的绿党因素[D];外交学院;2011年
7 刘超慧;合作与冲突视角下的中欧关系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叶浩;冷战后中欧关系的发展动因及其前景[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姚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学界的对欧认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耿海龙;影响中欧关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95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95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