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与中国外交转型
[Abstract]: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has led to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China's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hina's dependence on energy imports, especially oil and gas imports,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energy security problems faced by China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Whether it is the existing investment of Chinese oil enterprises in various oil-producing countries or the Chinese energy import channels represented by the Strait of Malacca, the hidden dangers they face give China more international elements of energy security problems, thus putting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China's diplomatic response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However,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diplomatic thinking of Chinese diplomacy has become the shackles of Chinese diplomatic behavior. Once there is political instability or conflict in countries or regions related to China's energy security interests, the persistence of safeguarding sovereignty and non-interference in internal affairs will make China unable to intervene effectively and effectively safeguard its own energy security interests. By reviewing China's diplomatic practice in the Darfur crisis in Sudan and the civil war crisis in South Sudan, it is believed that China's diplomacy has shown signs of transformation and that China's traditional diplomatic thinking is facing revision. China's diplomacy is trying to change its original pattern of behavior and tr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facing China's energy security in a more positive and constructive wa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
【分类号】:TK01;D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姜璐;肖佳灵;;中国对苏丹的石油外交:政企角色研究[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5期
2 贺文萍;;南苏丹局势走向及其影响[J];当代世界;2014年03期
3 查道炯;相互依赖与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6期
4 邓向辉;;中国与苏丹的石油合作[J];中外能源;2009年11期
5 杨勉;;南苏丹公投背后的石油因素及对中国在苏丹石油投资的影响[J];中外能源;2011年05期
6 张安平;李文;于秋波;;中国与苏丹石油合作模式的实证分析[J];西亚非洲;2011年03期
7 杨振发;;中国与南苏丹石油合作的机遇与挑战[J];西亚非洲;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璐;肖佳灵;;中国对苏丹的石油外交:政企角色研究[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5期
2 武薄俗;陶宇;;浅论美国石油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3 孟刚;张意翔;;影响石油安全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4期
4 孟刚;张意翔;;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2期
5 李巍;;IPE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评估[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1期
6 王正毅;;超越“吉尔平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1990年代以来IPE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2期
7 查道炯;;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利益:国际政治课题[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8 杨锡云;;中国石油企业的营销管理与发展战略[J];消费导刊;2008年09期
9 刘辰;张宏;;中国在南北苏丹的海外利益维护[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王南;;对中国—苏丹经贸合作的再思考[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晓东;中国与苏丹石油合作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周云亨;中国能源安全中的美国因素[D];复旦大学;2011年
3 吴刚;石油安全的若干管理科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任娜;能源安全与当代大国关系[D];山东大学;2007年
5 柳荫成;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国石油资源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丁一;生物质液体燃料对我国石油安全的贡献[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续延军;经济相互依赖条件下的中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磊;中国石油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李拥军;克拉玛依油田老化油回收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10 郭琳;供需平衡视角下的我国石油资源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清;吉林油田公司社会责任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亮亮;中国石油资源战略与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苑立杰;论石油战略储备法律制度的构建[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王欣;论外交在中国能源合作中的作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靳大午;中印能源外交关系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姜璐;中国对苏丹的石油外交:政企角色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紫娟;苏丹南方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8 李青燕;建筑能耗简化计算软件(SCBEC)的开发[D];天津大学;2012年
9 余芬;中印能源战略合作与互利共赢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10 Akulova Yulia;中俄能源合作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磊;;能源安全体系建构的理论与实践[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1期
2 孙晓鑫;孔微巍;;我国节能减排中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12期
3 贺文萍;;南苏丹:一张白纸 待绘蓝图[J];小康;2011年03期
4 李国璋;王双;;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5 曹小奇;郭焦峰;秦岭;杨禹;兰乔;;天然气对我国能源安全的作用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7 孙东升;我国经济建设战略布局的大转变──三线建设决策形成述略[J];党的文献;1995年03期
8 刁秀华;;中国能源安全:现状、特点与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李坤望;孙玮;;我国石油进口需求弹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4期
10 李世祥;;能源效率战略与促进国家能源安全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中心副研究员 张春;[N];东方早报;2011年
2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沈丁立;[N];东方早报;2011年
3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中心副研究员 张春;[N];东方早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妍;[N];国际商报;2011年
5 岳连国;[N];经济参考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宛冠宇;论国家的条约继承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王丽楠;中国石油进口三个主要来源地的风险比较[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新立;我国能源安全的五大对策[J];今日国土;2004年Z2期
2 吴刚,刘兰翠,魏一鸣;能源安全政策的国际比较[J];中国能源;2004年12期
3 沈跃栋;;能源安全与上海发展[J];上海电力;2004年06期
4 ;我国能源安全状况[J];西部资源;2005年05期
5 ;我国能源安全的五大对策[J];广西节能;2006年01期
6 刘衍玲;;深刻认识能源安全的内涵 全面应对能源安全的挑战[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付峰;张鹤丹;王惺;麻林巍;李政;;中国城市能源安全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能源;2006年04期
8 丹尼尔·耶金;于鹏;于培;;能源安全与市场[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赵宏图;;全球能源安全对话与合作——能源相互依赖时代的战略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5期
10 ;保障全球能源安全[J];国防科技;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祥左;冯伟;冯e,
本文编号:2523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2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