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美国的“再平衡”战略:现实评估和中国的应对

发布时间:2017-05-27 04:07

  本文关键词:美国的“再平衡”战略:现实评估和中国的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国的新亚洲战略是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国家安全战略最重要的一次重新定向。这一政策更多体现的是美国自2008年以来对自己的经济竞争力乃至整体国家实力开始不自信之后产生的一种保护性的自然反应。美国在亚太地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力量。中国是一个上升的力量。中国快速崛起的事实引发一些国家的危机感,而美国由于经济危机和巨额财政赤字而被迫做出裁减国防预算的决定,这更使得这些国家推动甚至挑战美国去证明自己在亚太还是一个主导力量。当美国走向没落的起点时,开始不自信的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第一个本能反应是加强维护在战略性地区中的影响力,避免自己的"友国"和盟国选择追随正在崛起中的中国。一言以蔽之,"再平衡"战略最终是一场对于亚太主导权归属的"认知之争",即争夺亚太国家对于谁执亚太牛耳的观念和看法上的支持。对于美国新战略,中国需透彻理解、灵巧应对。只有真正理解美国这一战略从何而来,加强把握美国官僚政治博弈的动态和过程,中国才能更客观地评价这一战略对我们的影响,才能够更清醒也更灵巧地制定体现战略灵活精神的反应措施。
【作者单位】: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
【关键词】再平衡 现实评估 中国应对
【分类号】:D822.3;D871.2
【正文快照】: 2008-2009年以来,美国遭遇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相比较而言,中国虽然也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和政治社会模式改革进程缓慢等各种问题,但整体上讲经济一枝独秀,军事现代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中国崛起之后的外交困境被老子之言“福兮祸所伏”准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文木;;“天安舰事件”后东亚战略形势与中国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文木;;2011:中东动荡与世界变局[J];太平洋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盛海燕;冷战后俄罗斯朝鲜半岛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箫轲;冷战后周边大国的对朝政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玲玲;“9.11”后美国亚太海洋安全战略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晌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俊涛;“冲突”与“合作”:冷战后中美朝鲜半岛地缘战略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翠;许召元;萧琛;;美国负债型经济增长的成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达尼埃尔·皮内耶;龚鸥;;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孤立[J];世界经济译丛;1994年07期

2 ;亚太地区的综合安全合作[J];现代国际关系;1996年05期

3 郭震远;亚太地区安全合作前景展望[J];和平与发展;1996年04期

4 林晓光;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与战略格局——以中、美、日三国关系为视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年03期

5 李伟;新世纪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李亚军;梁万军;;我国亚太地区安全环境问题探析[J];华章;2011年10期

7 ;西欧加强对太平洋地区的研究[J];国际展望;1984年22期

8 吴常康;;为亚太地区的和平、友好、发展而奋斗——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J];国际问题研究;1985年04期

9 康宁;;亚太地区形势的回顾与前瞻——美国太平洋论坛学者发言综述[J];国际展望;1986年22期

10 朱瑞真 ,单令魁;评戈尔巴乔夫关于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设想[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新天;;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及中国的作用[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2 余建军;;冷战后的美国和亚太多边安全——从老布什政府到小布什政府[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3 韩洪洪;;未来发展中日关系应注意正确把握的几个问题[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4 余建军;;美国参与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多边主义的视角[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5 施正屏;;制度变迁与两岸关系路径选择[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倪世雄;潜旭明;;新地缘政治与和谐亚太[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7 张贵洪;;竞争与合作: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8 周均;;从“三横”到“一条”: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目标[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9 林晓光;;推进中日关系发展,促进历史问题解决[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10 张忠民;陈同;;“孙中山与海外华人”学术研讨会综述[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董宏君;第五次亚太地区反腐败会议在北京开幕[N];人民日报;2005年

2 陈小方;澳总理陆克文的亚太远景图[N];光明日报;2008年

3 曹鹏程;胡锦涛会见美国前总统布什[N];人民日报;2008年

4 记者 马东伟;开展积极务实合作 共同打击腐败行为[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熙颖 史文杰 马东伟 申晚香 王琦;第五次亚太地区反腐败会议特别报道[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6 记者 张金江;西班牙全面发展同亚太地区关系[N];人民日报;2005年

7 葛小瑜;美在亚太谋新布局[N];解放日报;2007年

8 ;东南亚媒体认为中国—东盟峰会对亚太地区影响深远[N];人民日报;2006年

9 王]N生;亚太形势闪现两大亮点[N];解放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申晚香 史文杰 刘熙颖 王琦;第五次亚太地区反腐败会议特别报道[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德贤;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浦启华;21世纪初期的亚太战略态势与中国国家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良生;多边主义视角下的东盟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7年

6 王巧荣;APEC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鞠海龙;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新;后冷战时代中美俄三边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谷雪梅;冷战时期美澳同盟的形成和发展(1945-1973)[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韦红;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俊;和谐世界理念视角下亚太地区安全秩序的重构[D];湖南大学;2008年

2 洪丹;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邹宏;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应对策略思考[D];河南大学;2004年

4 杨春霞;21世纪初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和中美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王峰;“东盟方式”在亚太地区的扩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壮道;浅析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影响[D];河南大学;2005年

7 李旭东;论冷战后的亚太安全格局[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熊好;论印日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D];暨南大学;2008年

9 肖万俊;亚太多边合作安全机制的构建及其前景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向前;中国和谐外交理念视角下的亚太地区国际秩序转型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的“再平衡”战略:现实评估和中国的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98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3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