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政府的湄公河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奥巴马政府的湄公河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奥巴马政府战略东移的重要着力点在东南亚,其中湄公河下游地区是美国新亚太战略的重要"侧翼"。近年美高调推出《湄公河下游倡议》,大力投资环境、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不断加强"美湄合作"的制度化建设,并提升同地区内各国的双边关系。未来美将进一步强化和落实这些措施,由此带来的地区格局转换特别是对中国周边外交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关键词】: 奥巴马政府 战略东移 湄公河下游倡议 中美关系
【分类号】:D871.2
【正文快照】: 奥巴马政府自2009年上台伊始就高调宣称“回归”亚太,强化跨太平洋秩序的区域主导权和政策协调力。2011年至今,美已相继提出“转身亚太”和“战略再平衡”等概念,其新亚太战略的轮廓日益明朗。其中,东南亚是美战略运筹新的着力点,湄公河下游地区则是美新亚太战略的重要“侧翼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庆忠;;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域外大国介入及中国的战略应对[J];太平洋学报;2011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贵芳;大湄公河次区域水资源安全合作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丽晖,曾尊固,何大明;国际河流流域开发中的利益冲突及其关系协调——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泽;国际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郁廷;;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战略与中美关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5期
2 胡明远;;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展望[J];学理论;2009年04期
3 金灿荣;刘世强;;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J];美国研究;2009年04期
4 梁宝卫;付红红;;美国奥巴马政府东亚政策(2009~2010)评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2期
5 张颖;;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走向[J];战略决策研究;2010年02期
6 袁征;;试析未来美国对外政策的走向[J];和平与发展;2009年02期
7 李侃如;许安结;;美中关系展望[J];美国研究;2009年02期
8 陈积敏;;美国对华战略认知的演变与中美关系[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王志军;夏炎;;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前瞻性分析与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郑毅;孙敬鑫;;论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中美关系[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解读邓小平发展中美关系大局思想[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2 杨吉平;;权力转移与20世纪的英美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启示[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3 倪世雄;潜旭明;;中美关系60年:回顾、启示、展望[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袁盈;;论中美关系的发展与邓小平的对美战略思想[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苗建寅;;抗战时期宋庆龄对中美关系的推动和发展[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6 李鹏;;中美关系战略新定位下的台湾问题[A];2006海峡两岸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7 国机;;中美关系双方磨合期尚未结束——市国际关系学会等组织讨论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国机;;中美关系历史与现状——市国际关系学会等召开专题讨论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国机;;回顾与展望中美关系——市国际关系学会等纪念《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于迎丽;;从遏制走向合作:冷战后的中美不扩散关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王宇新;双赢与对抗:中美关系的两种可能[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郑必坚;中美关系的四个战略机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3 本报记者 吕岩松 吴绮敏;“着眼中美关系第二个三十年”[N];人民日报;2008年
4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 张立平;不要期待2009年中美关系有重大突破[N];东方早报;2008年
5 子音;希拉里过会参议院:建“灵巧实力” 深化中美关系[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沈丁立;希拉里当选会怎样影响中美关系[N];解放日报;2009年
7 记者 马小宁;中美第二届“和平论坛”在美召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记者 齐紫剑;同舟共济,中美关系新航程展现新前景[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开幕[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记者 熊争艳;温家宝会见中美“二轨”高层对话会议美方代表[N];人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巧荣;APEC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宋俊芳;中美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余万里;美国跨国公司与九十年代的中美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李艳辉;政治经济的互动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李增田;鲍大可及其中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杨绪盟;朝鲜半岛危机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陈杨;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中美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9 宋国友;国家冲突阴影下的贸易增长:一种社会—国家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金龙河;两岸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珂琼;试析奥巴马政府对台政策变化[D];吉林大学;2009年
2 袁云初;9·11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与中美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纪文宇;论非对称性相互依赖下的中美关系[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4 王创峰;历史没有终结[D];河南大学;2003年
5 曹峻;探寻中美在亚太安全领域共同利益促进中美关系改善[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程龙梅;中美关系中的重要变数——台湾问题[D];苏州大学;2001年
7 王婷;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徐良;冲突与合作[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t ;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辛志永;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及中国的对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奥巴马政府的湄公河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9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9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