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的公共安全评价框架:形成与范式
本文关键词:基于“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的公共安全评价框架:形成与范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际社会的公共安全评估框架在不断发展之中,从单独的"脆弱性"视角或"能力"视角进行公共安全评价,到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安全评价的"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大体经历了三个过程。本文阐述了在"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下的公共安全评价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该评价框架的范式与应用。"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的评价框架研究,把质性研究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从脆弱性和应对能力综合的视角出发,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提出了一种公共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动态评价的新思路,构建了一个公共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动态评价和识别框架,为公共安全评价工具和方法提供新的视角和前提。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共安全 评价框架 脆弱性 危机应对能力
【基金】: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脆弱性与能力视角的区域公共安全系统评价研究”(项目编号:09AZZ003) 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编号:IRT085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一、国际公共安全评价体系“脆弱性-能力”视角的形成及演进国际社会为更加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稳定社会,在研究和实践中设计了一系列公共安全评估框架,在这些评估框架的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着“脆弱性”与“能力”两个评价维度。从单独的“脆弱性”视角或“能力”视角进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德福;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J];求是;2005年06期
2 曲云鹏;;动物福利立法与和谐社会建设[J];学术交流;2007年10期
3 陈樱;;健全我国公共安全与应急机制的法律体系[J];新学术;2008年03期
4 邱亮南;;《中国公共安全》搭建天网安防通往奥运的平台[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8年09期
5 曹剑光;;地方政府公共安全治理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王郅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主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黄爱宝;王妍;;生态安全问题与政府生态安全责任[J];探索;2009年06期
8 蔡士良;对刑法中“公共安全”含义的探讨[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9 龙登高;龙大为;;公共安全体系:从条块分割到整体联动[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08期
10 马颖;王超;;突发公共事件的产生原因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吉;李文君;;公共安全中的化学[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董传仪;;对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学科的思考[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5: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C];2007年
3 李泽椿;;气象灾害——天气灾害为重[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5: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C];2007年
4 和丽秋;;提高化学事故救援能力,保障社会公共安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郭东风;邹士亚;吴运良;周小军;;浅谈核技术与公共安全[A];全国第一届核技术与公共安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范维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5: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C];2007年
7 汪春霆;;我国公共安全应急信息系统发展[A];第六届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冬冬;杨杰;唐万林;;浅析我国核设施及核活动对公共安全的潜在威胁[A];全国第一届核技术与公共安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姚浩伟;王友海;朱相新;陈相屹;;我国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的初步探索[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10 胡志良;张丽梅;;城市公共安全的规划探索——以《天津市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提升)规划》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莉;公共安全馆:灾难之中学安全[N];科技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吴奉天;绕城高速公共安全堪忧[N];南充日报;2008年
3 王英杰 记者 文天心;我省全面提升公共安全防控水平[N];黑龙江日报;2009年
4 李铁刚;让公众了解公共安全信息[N];铁岭日报;2009年
5 记者 时阳;全市信访稳定和公共安全督查启动[N];大庆日报;2009年
6 记者 高健;第三季度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召开[N];北京日报;2009年
7 记者 陶炜;内蒙古举行公共安全产品与技术设备展博会[N];人民公安报;2009年
8 记者 郭宏颖;市领导检查节日公共安全工作[N];沈阳日报;2009年
9 许芹 蒋勇;公共安全产业基地肥开建[N];安徽经济报;2009年
10 绍兴市城市广场管委会 吴钢;强化四项管理 保障公共安全[N];绍兴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辉;基于公共安全优先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运一体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郑鸣;中国银行业脆弱性与市场化改革[D];厦门大学;2004年
3 熊国兵;银行业危机——从金融泡沫视角的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4 冯振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与优化调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姜桂华;关中盆地地下水脆弱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6 褚晓明;沿海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构建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宋敏;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及其效率改进[D];河海大学;2006年
8 高新宇;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宋林峰;脆弱与冲击:1995-1996年墨西哥银行危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邓慧琼;电网连锁故障预测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凤;我国信贷市场脆弱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2 吕建军;哲学视域下我国社会转型期公共安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王乐;脆弱性分析在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4 高辉;湖南省地方政府公共安全职能履行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任君瑞;陕西省环境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贾立华;大沽河地下水库脆弱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蔺鹏;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综合判断与测度[D];湖南大学;2009年
8 邓宁华;当代中国人口安全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小梅;基于事故链理论的电网结构脆弱性评估与监控[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黄淑芳;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的公共安全评价框架:形成与范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43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