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协商”:广州非洲裔移民身份建构研究
本文选题:文化协商 + 移民研究 ; 参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摘要】:文本以广州非洲裔商人在华身份建构研究为个案,分析展望中国未来移民政策与理论建构的问题与路径。研究发现,移民与本地居民、组织、媒体、政府之间客观性地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来华外国人移民身份认同和建构过程,尝试提炼出"跨文化协商"的理论视角。在上述理论和实践探索基础上,结合历史上有关移民的三个假设与中国现状,为未来中国的移民政策朝向——审慎的、分阶段逐步完善的移民友好目的国提出建议和下一步相关研究的方向。
[Abstract]: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African-American businessmen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aths of future immigration policy and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cess of ident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immigration status between immigrants and local residents, organizations, media and governmen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objectively presented, and attempts to refine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negoti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combining the three historical assumptions about immigratio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we aim at a prudent migration policy in China in the future. Step-by-step improvement of immigrant-friendly destination countries and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与传播学系;
【基金】: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基于全球经验的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翰卿;论中原文化及其精神[J];学习论坛;2004年10期
2 闫春光;;试论如何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J];北方经贸;2009年07期
3 段冉;;用制度创新为文化产业发展护航[J];艺术教育;2011年01期
4 温博;;煤炭文化和煤炭文化转型[J];学理论;2012年05期
5 李金蓉,门红卫;论消费流行的文化特征及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J];消费经济;1996年03期
6 谢静;实践活动中的消费文化[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陈弦章;构建科学的大众的有特色的闽西文化[J];龙岩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8 沈桂萍;;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是文化”论[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马云驰;形成、发展、变化中的深圳文化[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10 程长羽;官文化的批判[J];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风平;;区域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李翠玉;文洪朝;;市场经济视角下的文化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3 杨福泉;;再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危机——以云南省为例[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俞岚;;浅论领导在工商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浙江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作清;;黑龙江文化的发展、特点与创新[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6 张鑫;;黑龙江精神文化初探[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7 陈易洲;邹聪顺;;漳州文化特征浅析——兼谈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杨宜勇;董进修;;澳门文化产业前景与定位分析[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张华;郑长兴;;研究所文化建设刍议[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九辑[C];2002年
10 张守智;;民博会——长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品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若风;机遇:“文化产业”写入中央文件[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张小明;用传统文化缔造品牌文化辉煌[N];市场报;2003年
3 穆益斌;我们期盼和追求怎样的律师文化[N];法制日报;2006年
4 柳鸿斌;重构现代区域文化 增强九江发展动力[N];九江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单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N];无锡日报;2007年
6 本版编辑 易家言 柏文学 金海燕;“洗脚文化”之争争什么[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孙晓林;推进廉政文化建设[N];吉林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谢颖;中国文化产业在改革开放中前进腾飞[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 冯洪波;实施五大战略 抓好五个一批 为建设和谐邯郸、魅力邯郸、创新邯郸做出积极贡献[N];邯郸日报;2009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 常绍舜;浅谈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心主义特征[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平聚;深圳创新文化系统的形成与演变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D];南开大学;1997年
5 王云芳;迁徒流变中的文化传统:境外鲁籍作家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D];四川大学;2002年
7 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创伤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逸宁;江南都市文化源流及先秦至六朝发展阶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星;楚文化语境中的道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邓春梅;水田人民俗文化传播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姜康;云南傣族、白族龙舟(船)制作文化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4 潘晓磊;甘肃省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刘胜男;论英国保守主义政治文化对其政治制度的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亚威;20世纪50-70年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朱虹;主题空间的表达与文化符号的提炼[D];上海大学;2015年
8 何虎;文化、语言与颜色认知的关系:蒙古族与汉族大学生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倩;稷山高台花鼓的艺术特征及传承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张明轩;语用学视角下的李安电影及其所反映的跨文化交际现象[D];山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80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780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