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美国华裔文化的形成:散居民民俗和身份认同的视角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9-03-18 19:46
【摘要】:美国亚裔作为一个群体,已经在概念上被视为美国历史、文化和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民俗群体,因此他们的民俗也是美国公共生活和美国民俗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我们需要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这些独特的民俗。本文旨在通过考察不同美国华裔群体的民俗实践提供一些视角和概念,对民俗认同予以强调,以期它们能在一般的意义上对分析和阐释散居民民俗与身份认同有所助益。
[Abstract]:Asian Americans, as a group, have been conceptually regarded as indispensable folk groups in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refore their folklor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American public life and American folklore. Now we need to use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methods to study these unique folk custom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some perspectives and concepts by examining the folk custom practice of different Chinese American groups, and to emphasize the folk custom identity, so that they can be helpful to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folk custom and identity of the scattered residents in a general sense.
【作者单位】: 美国崴涞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89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颖果;;美国华裔戏剧的历史与剧团形式[J];华文文学;2012年03期

2 李珍玉;;美国华裔出现两极分化[J];侨园;2009年01期

3 许锬;;从《接骨师之女》看美国华裔的文化认同[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边春华;段彦艳;;成长与进步——浅析美国华裔小说中的华人形象[J];名作欣赏;2010年18期

5 弥沙;;从冲突到融合:美国华裔小说发展管窥[J];学术交流;2010年05期

6 刘晓秋;;美国华裔文化身份构建中的阶级因素透析——以任碧莲小说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12期

7 陈静;;《寻找中国城》:美国华裔的真实文化身份[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王小玲;;美国华裔创作中华人形象的变迁[J];时代文学(上);2010年03期

9 牟为姣;邹丽丹;;解构美国华裔男性的刻板形象[J];文艺争鸣;2012年06期

10 周郁蓓;;华裔戏剧的历史变迁——《美国华裔戏剧研究》评析[J];中国出版;2013年2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钰 周茜 常侨宣;市领导会见美国华裔民选官员访问团[N];常州日报;2013年

2 记者 宋冰;美国华裔选民:不再沉默[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张永恒;中华“百家姓” 落户美国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王理行;美国华裔文化中西杂糅,是美国文化中新的一翼[N];文艺报;2006年

5 杨宁 段艺琳;美国“1.5代华人”异军突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6 五岳散人;美国的道歉是“良心发现”?[N];世界报;2011年

7 卫景宜;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研究[N];文艺报;2001年

8 王勇;美国华裔医学科学家协会召开SARS专家论坛[N];医药经济报;2003年

9 吕文宝;“华二代”海外展现新形象[N];团结报;2014年

10 黄标;“这里就是我的根”[N];中山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华;中国少数民族汉文创作与美国华裔英文创作比较研究(1978-2010)[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3 关合凤;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寻求[D];河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原;现阶段美国华裔家庭在美生存状况及未来发展[D];外交学院;2008年

2 江煜锋;从《等待》看美国华裔流散文学的身份书写[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刚;美国华裔离散群体的身份认同[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4 王雁;美国华裔剧作家张家平《中国热》之跨文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5 徐一凡;多重危机中的挣扎[D];复旦大学;2011年

6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宇;从冲突到和解—解读《悲喜边缘的旅馆》中的美国华裔父子矛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陶毅;《孙行者》对美国华裔身份的重新构建[D];四川大学;2007年

9 胡龙华;离散文化视角下的黄哲伦剧作《家庭奉献》[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琼;流散者的困惑与追寻[D];广东商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443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443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d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