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中国赴加拿大游客对加文化意象感知及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12:22

  本文关键词:中国赴加拿大游客对加文化意象感知及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核心与灵魂。随着旅游感知研究的不断发展成熟,文化作为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吸引力要素之一,对于专项的文化感知研究也愈显重要。本文以J.R.Brent Ritchie和Michel Zins提出的文化感知模型及心理学感知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国赴加拿大游客对加拿大的文化感知及其体验差异。本文选择网络志方法进行研究,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在互联网中收集了82篇中国赴加拿大游客公开发表的丰富的游记并进行内容分析。其后通过ROST CM6软件对82个研究样本提取高频词汇,进行编码并归属于17个研究类目之中,最后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样本文化感知的数理统计与差异化分析。本文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首先,中国赴加游客对加拿大的建筑、美食、活动类文化要素感知最为强烈;其次,欧美文化感知为主导,多元文化感知相对强烈。其感知强度排序为欧美、移民、衍生、土著文化;再次,差异化分析可以看出:游客对不同旅游集群地的选择影响着其文化感知。有加拿大东部游历经验的游客对加拿大的历史、宗教、语言、教育四个文化要素的感知显著高于只游览西部的旅游者;最后,与朋友同游的出游形式加强了游客对加拿大美食文化感知。根据分析结果,文章从我国加拿大旅游供应方角度提出旅游产品的开发、合作建议。同时,本研究可以扩展到普适的多元文化国家文化感知研究当中,为我国日益繁荣的出境旅游提供理论和实践角度的参考,也为多民族融合的我国旅游文化感知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加拿大 文化感知 感知意象 多元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04;F592;F597.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研究背景9-13
  • 1.1 文化感知意象是旅游研究的要点9-10
  • 1.2 飞速发展的中国出境游与薄弱的出境游客感知研究10-11
  • 1.3 日益频繁的中加旅游互动与中国赴加旅游研究缺乏11-13
  • 1.3.1 ADS旅游目的地谅解备忘录签署与签证政策的持续放宽11
  • 1.3.2 中加交流的日益频繁与中国游客满意度的下降11-12
  • 1.3.3 加拿大旅游研究缺乏12-13
  • 第2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5
  • 2.1 研究目的13
  • 2.2 研究意义13-15
  • 第3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15-26
  • 3.1 旅游者文化感知15-16
  • 3.1.1 感知15
  • 3.1.2 游客感知15-16
  • 3.1.3 文化感知16
  • 3.2 旅游地文化意象16-22
  • 3.2.1 旅游地文化意象概念16-17
  • 3.2.2 旅游地意象类别与形成17-18
  • 3.2.3 旅游目的地意象构成要素18-20
  • 3.2.4 旅游地意象影响因素20-22
  • 3.3 网络志研究22-24
  • 3.3.1 社交媒体对中国旅游者动机和行为的强大影响力22
  • 3.3.2 网络志法22-24
  • 3.4 国内外研究评述24-26
  • 第4章 研究设计26-36
  • 4.1 研究案例地26-28
  • 4.2 研究技术路线28-29
  • 4.3 研究方法29-32
  • 4.3.1 文献分析法29-30
  • 4.3.2 网络志法30-31
  • 4.3.3 内容分析和数理分析法31-32
  • 4.4 感知要素模型及文化属性分类32-36
  • 第5章 中国赴加游客对加文化意象感知及差异实证分析36-54
  • 5.1 实证样本的基本信息36
  • 5.2 中国赴加游客对加拿大文化意象感知的高频词汇36-41
  • 5.3 李克特量表信度效度分析41-43
  • 5.4 中国赴加游客文化感知分析43-49
  • 5.4.1 加拿大13项文化意象构成要素分析43-44
  • 5.4.2 游客文化感知主要处于浅层认知与参与生活层次44-45
  • 5.4.3 加拿大4项文化属性感知分析45-49
  • 5.5 中国赴加游客感知差异化分析49-54
  • 5.5.1 加拿大东部与西部旅游地——目的地文化感知差异显著49-50
  • 5.5.2 是否与朋友同游——美食要素感知差异显著50-52
  • 5.5.3 旅游时段、旅游时长、性别组别对文化感知的差异性不显著52-54
  • 第6章 文化意象感知视角下的加拿大旅游产品建议54-57
  • 6.1 推出加拿大特色文化专项旅游体验54-55
  • 6.2 开发深鉴历史层次的文化旅游产品55
  • 6.3 设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的旅游产品55-57
  • 第7章 研究结果与研究展望57-61
  • 7.1 研究结论与讨论57-59
  • 7.2 难点与创新点59-60
  • 7.3 研究局限及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杨;周志斌;朱莎;;近5年中国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 沈祖祥;旅游史学科建设的若干构想[J];社会科学;1990年07期

3 王敏;;加强宣传推广 提升发展质量 促进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访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罗迪辉[J];文化月刊;2009年09期

4 曹诗图;;试论我国旅游科学研究的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5 孙莹玮;;浅谈旅游档案的管理[J];旅游纵览;2007年09期

6 马丁;瑞士的旅游特色[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200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将在北京召开[J];丝绸之路;2009年07期

8 ;《旅游科学》编委介绍[J];旅游科学;2007年02期

9 李洪波;;试析休闲理念下的乡村旅游[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10 覃代伦 ,张桂枝;旅游小说的美学构想[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龙;;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辨析[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2 曹诗图;刘晗;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杨立;;完善旅游购物店诚信服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窦蕾;李平;;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杨龙;;尊重科学规律,避开旅游开发的“误区”——以贵州省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7 石培华;;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大科研课题[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张凌云;崔秀娟;;2007~2009年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对我国四种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9 ;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征集通知[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敬武;;对旅游世界前提的追问与反思[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春弦;我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曹诗图 刘晗 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N];云南日报;2004年

4 魏晓霞;全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王小润;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朱东国;《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通过评审[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记者 付丹 实习生 刘亦陈;全力推进我州旅游产业快速发展[N];团结报;2009年

9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努力推动红色旅游再上一个新台阶[N];经济日报;2009年

10 岳西县毛尖山乡王畈村 张红卫;发展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N];安庆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革军;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邵际树;养生功能主导型旅游度假区调适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薛婧;旅游怀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袁国宏;旅游系统管理及其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龙天);我国旅游需求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炜;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及其营销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2 向银;成都市乡村旅游中农户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齐颖新;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楠;乳山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姬志聪;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增权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6 曾智敏;武夷山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7 王军军;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8 陈巧云;基于适应性主体视角的乡村旅游驱动机制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9 黄杰龙;乡村旅游农户感知、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关系及差异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10 王英;“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发展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赴加拿大游客对加文化意象感知及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26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f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