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狄尔泰文化哲学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15:14

  本文关键词:狄尔泰文化哲学思想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哲学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关于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也一直是学界始终不变的探讨主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关乎文化哲学的合法性基础。狄尔泰的精神科学为这个问题的厘清提供一个思路,有助于我们从文化哲学思想史的源头上探析文化哲学生成的理性自觉。狄尔泰看到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在传统形而上学与自然科学双重挑战下的危机困境,试图为其划定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证明文化科学自身的合法性,为文化科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这样一种哲学诉求,狄尔泰建构了精神科学理论,通过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层面上与自然科学的对比研究,阐明了精神科学完全独立于自然科学,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目的,完成了文化科学何以可能的探索回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哲学思想。而在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将人的生命建构在具有现实性的、文化的基石上,实现了人的主客体辩证统一的文化生成之存在本质,从而确证人的丰富性与开放性,超越了传统思辨意识哲学关于人的问题研究的狭隘性,是一种超越式探究,深化了文化哲学意蕴。因此,对狄尔泰思想理论的探究为文化哲学基本内容的探讨提供了有价值的的参考。
【关键词】:文化哲学 精神 人文科学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0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7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8-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三、文化哲学的理论定位12-17
  • 第一章 狄尔泰文化哲学思想的缘起17-22
  • 第一节 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危机17-19
  • 一、传统形而上学的桎梏17-18
  • 二、自然科学的挑战及人文科学的边缘化倾向18-19
  • 第二节 人文科学寻找合法性基础的哲学诉求19-22
  • 一、人文科学本身的学科发展19-21
  • 二、人文科学的结构体系建设21-22
  • 第二章 狄尔泰精神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22-34
  • 第一节 狄尔泰文化哲学思想的理论前提——精神科学22-26
  • 一、精神科学的“科学”范围23
  • 二、精神的意义23-25
  • 三、精神科学的概念25-26
  • 第二节 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的区别26-34
  • 一、研究主题不同26-27
  • 二、研究方法的不同27-32
  • 三、理解对象之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32-34
  • 第三章 狄尔泰精神科学的文化哲学意蕴34-43
  • 第一节 基于哲学范式转换的人的自我救赎34-37
  • 一、传统思辨意识哲学的人文失察34-35
  • 二、关于人的本质存在问题的重新解答35
  • 三、哲学自然科学化的消解35-37
  • 第二节 主体性和客体性辩证统一的文化生成论37-40
  • 一、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精神的创造性37-38
  • 二、精神创造的显现——文化产品38-39
  • 三、人与自己的精神产品的“文化关联”39-40
  • 第三节 开启具有价值内涵的文化精神气质之维40-43
  • 一、基于逻辑中心主义的“终极价值”的解构40-41
  • 二、以价值为导向的人的生命活动之重构41-43
  • 第四章 狄尔泰的文化哲学思想评述43-48
  • 第一节 对文化哲学发展的影响43-44
  • 第二节 狄尔泰文化哲学思想的意义44-48
  • 一、克服文化危机44-45
  • 二、开启了文化科学寻求自身合法性的理论道路45-46
  • 三、促进了人与社会历史之间生命关联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学民;文化哲学三形态检讨[J];求是学刊;2000年04期

2 洪晓楠;文化哲学:21世纪哲学研究的新范式[J];求是学刊;2000年04期

3 车玉玲;文化哲学与人的存在境遇[J];求是学刊;2000年04期

4 季显军,郑广永;文化哲学献疑[J];学术交流;2000年03期

5 田丰;加强对文化哲学的研究[J];学术研究;2000年06期

6 衣俊卿;关于现代化的文化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陈凌;文化哲学差异:中美跨文化交际的障碍[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文化哲学与人的存在境遇[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1期

9 邬昆如 ,叶普照;文化哲学的意含[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李春华;试论文化哲学的兴起与中国文化哲学的特殊使命[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洪晓楠;;科学文化哲学前沿问题探索[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王泽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哲学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张开焱;;中国文化元编码的形成及其历史基础[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4 郭齐勇;;文化传统刍议[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5 宫修建;曾凡英;;论文化、生命与盐的关系——兼谈川南盐业经济土壤中蕴育的音乐文化[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6 杨义;;五四:一种新文化哲学的考察[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静;;和谐文化的哲学审视[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慧玲;李阳;;文化哲学视阈下的高等教育与文化校园[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公余;文化哲学的三种形态[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李永胜;文化哲学的困境与出路[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本版编辑邋李鹏程 邹广文 丁立群;文化哲学:问题与出路[N];光明日报;2007年

4 ;文化哲学:一种哲学理解范式[N];光明日报;2010年

5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何萍;文化哲学的哲学史论题[N];光明日报;2011年

6 张晓校;简评《走向文化哲学》[N];光明日报;2009年

7 衣俊卿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自觉回应时代问题的文化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燕连福 李重;文化发展与文化哲学的使命[N];光明日报;2013年

9 李重邋张再林;当今文化哲学研究的问题与出路[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洪晓楠 林丹 李文娟 李琳整理;什么样的文化具有软实力[N];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宏宇;文化哲学:实践哲学的当代形态[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洪晓楠;科学文化哲学前沿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东;西方文化哲学的世纪审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宗琴;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冯丽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哲学[D];吉林大学;2004年

4 柴淼;中西文化哲学比较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12年

5 吕帅;《资本论》的文化哲学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赵鑫;狄尔泰文化哲学思想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7 刘洪宇;论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文化哲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大卫;论马克思文化哲学观的实质和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9 胡加嗣;毛泽东文化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文明;马克思的文化哲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狄尔泰文化哲学思想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9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29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c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