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创意产业 产业集群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竞争力评价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并席卷全球,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竞争力的提高、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背景、相关文献总结、研究的意义方法以及其定义、内涵、特征、功能为理论依据,主要以东北地区为例,在分析东北地区文化产业资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进行竞争力评价,分析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借鉴“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为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从本文结构上看,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基础,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分析了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和相关的概念界定,为本论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是第三章至第四章,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东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文化产业资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是本文分析的关键。最后一部分是第五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区域发展策略。具体内容如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在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界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介绍其功能,提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因。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从文化产业资源方面对三省分别进行了归纳。通过分析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总结东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东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存在问题。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对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中不完善的地方。同时,借鉴“长三角”地区在这些方面的相关的发展经验。对策研究。针对东北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产业集群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竞争力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1.2.3 研究存在的问题17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17-18
- 1.3.1 研究方法17
- 1.3.2 研究内容17-18
- 1.4 本章小结18-19
- 第2章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内涵分析19-27
- 2.1 文化创意产业19-21
- 2.1.1 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19-20
- 2.1.2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20-21
- 2.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21-24
- 2.2.1 产业集群理论21-23
- 2.2.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概念的界定23
- 2.2.3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功能23-24
- 2.3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因24-26
- 2.3.1 文化底蕴24-25
- 2.3.2 区域经济25
- 2.3.3 创意环境和创意人才25-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资源基础与发展现状27-37
- 3.1 文化产业资源27-30
- 3.1.1 黑龙江省27-28
- 3.1.2 吉林省28-29
- 3.1.3 辽宁省29-30
- 3.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30-36
- 3.2.1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30-35
- 3.2.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存在主要问题35-36
- 3.3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37-51
- 4.1 关键因素分析37-38
- 4.1.1 政策法规方面37
- 4.1.2 环境方面37-38
- 4.1.3 产业化程度38
- 4.1.4 创意能力38
-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8-42
- 4.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38-39
- 4.2.2 指标初选39-40
- 4.2.3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40-42
- 4.3 评价方法选择42-44
- 4.3.1 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42
- 4.3.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42-44
- 4.4 评价结果分析44-50
- 4.4.1 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综合评价44-48
- 4.4.2 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不利因素48-49
- 4.4.3 差异分析49-50
- 4.5 本章小结50-51
- 第5章 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发展的对策51-56
- 5.1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51-52
- 5.1.1 制定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整体规划51
- 5.1.2 相关政策的完善51-52
- 5.1.3 建立金融支持政策体系52
- 5.2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52-53
- 5.3 建立版权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53-54
- 5.3.1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53
- 5.3.2 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开发53-54
- 5.3.3 建立东北地区的版权中心54
- 5.4 创意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培养和引进54-55
- 5.4.1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54-55
- 5.4.2 鼓励人才交流与合作55
- 5.5 本章小结55-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59-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纪成君;;辽宁创意产业集群化特点及其优势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2年14期
2 林明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有序演化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曹如中;郭华;付永萍;;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9期
4 郑玲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年05期
5 蒋三庚;;中央商务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类型与特点[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6 张春梅;;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商业时代;2010年07期
7 李学鑫;陈世强;薛诺稳;;中国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民权“画虎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2期
8 侯汉坡;宋延军;徐艳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分析及实证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开发研究;2010年05期
9 毛磊;;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演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20期
10 屈金;周滨;;浅析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现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瑾;陈媛;;基于知识溢出的创意产业集群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孙苏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廊坊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A];京津廊都市区跨越式发展与廊坊功能再定位——第八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廊坊区位优势 与对接高端城市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杨秀云;王红晔;郭永;赵倩;郝渊晓;朱贻宁;;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研究[A];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优秀成果选编(2012-2013年度)[C];2014年
4 姜冬青;;打造以中国铁道博物馆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构想[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发明;;创意产业集群化:基于知识的结构性整合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慧敏 通讯员 邵龙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逐渐成形[N];宁波日报;2012年
2 记者 乔伊蕾;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N];湖南日报;2013年
3 方承;形成若干个海西创意产业集群[N];福建日报;2007年
4 陈煜;福建加快建设创意产业集群[N];经济日报;2007年
5 冯洁;杭州:创意产业集群商机无限[N];民营经济报;2007年
6 黄晓江;我国已初步形成六大创意产业集群[N];民营经济报;2007年
7 商报记者 严薇;重庆广告产业园助推西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崛起[N];重庆商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马海邻 陆绮雯;德稻模式:全球大师“创意”申城文化产业[N];解放日报;2012年
9 吴思;我国初步形成六大区域创意产业集群[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10 姚少雄;广州越秀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基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付永萍;基于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3 刘强;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大学周边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黄天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5 张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组织模式及价值增值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洁;环东华大学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王丽君;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左雨轩;组织生态视角下的创意产业集群演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尹露露;黑龙江省创意产业集群化衍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舒;东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文佳;信息化对创意产业集群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鞠颂;创意产业集群的知识创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刘叶;创意产业集群动力机制与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王谡萍;基于社会资本的创意产业集群治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万陶;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创意产业集群动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19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819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