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特征量化的主观评定和客观提取心理分析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07:35
本文关键词:笔迹特征量化的主观评定和客观提取心理分析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考察主客观两种方法提取笔迹特征条件下的汉字笔迹特征的因子结构;考察性别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不同体型之间、不同教育背景及不同职业类别群体之间笔迹特征的差异;重点探讨两种评价方法下汉字笔迹特征与职业兴趣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化的文字材料、书写用笔、书写用纸、垫板等,并在标准书写条件下采集到531份有效笔迹样本,同时对被试进行个人球形职业兴趣量表简版(PGI-SC)中文版测评。运用主客观两种评价方法分析笔迹特征,其中客观方法是对笔迹样本全真扫描后使用“汉字笔迹特征量化识别系统(CCQAS4.0)”将汉字笔迹图像信息转化为数据信息,与其对应的职业兴趣进行相关分析;主观评价法是利用刘勇华(2014)编制的“汉字笔迹特征主观评价量表”进行主观评价并转化为数据信息,与其对应的职业兴趣进行。结果(1)因素分析结果选取的笔迹特征可提取“占用空间”、“间距”、“高宽比”、“倾斜度”、“留白”、“时间”6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2.16%。性别之间在均匀程度比上差异显著;不同年龄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体型被试之间在页眉留白等3个笔迹特征变量上差异显著;不同教育程度群体之间在页脚留白等4个笔迹特征变量上差异显著;不同职业类型群体在时间、左留白、右留白、页脚留白和页眉留白上差异显著。页脚留白、页眉留白、左留白、右留白、占用率、标题字体大小、平均行间距、平均字面积、最大字面积、最小字面积、平均高宽比与个人职业兴趣维度存在显著相关。(2)在主观评价方面,本研究选取的笔迹特征可提取7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5.52%;性别之间在右留白、用笔力度大小上2个笔迹特征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群体之间在性别倾向、右留白大小、字体大小等10个笔迹特征变量上差异显著;不同体型被试之间在性别倾向、竖划长短等6个笔迹特征变量上差异显著;不同教育程度群体之间在成熟度、美观度等4个笔迹特征变量上差异显著;不同职业类型群体在字体高矮、字体大小、字间距、右边距一致性、用笔力度、整体工整度、美观度、行清晰度、字体棱角和成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横划长短、竖划长短、撇划长短、连笔多少、字体高矮、字体宽窄、左留白大小、右留白大小、上留白大小、字体高矮一致性、字体大小一致性、左边距一致性、右边距一致性、笔划清晰度、整体工整度、美观度、行清晰度、笔划流畅度、标点规范程度、性别倾向、行倾斜一致性与个人职业兴趣维度存在显著相关。结论(1)页眉留白等36种笔迹特征分别与不同职业兴趣关系密切;不同职业之间的笔迹特征有差异。(2)两种笔迹特征量化提取方法下的心理分析有相同之处,例如在体型差异上主客观表现出相同的取向,也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主客观方法和角度的不同。
【关键词】:汉字笔迹特征 主观评价 客观提取 心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前言11-13
- 1 文献综述13-24
- 1.1 笔迹及笔迹测验的概念13
- 1.2 中西方笔迹测验思想的发展历程13-16
- 1.2.1 中国笔迹测验思想发展历程13-14
- 1.2.2 西方笔迹测验思想14-16
- 1.3 影响笔迹特征的因素16-17
- 1.4 笔迹测验的可靠性17
- 1.5 笔迹测验的标准化流程及测验材料对施测结果的影响17-18
- 1.6 笔迹特征的性别差异18-19
- 1.7 笔迹与人格关系19-21
- 1.8 笔迹与职业的关系21-22
- 1.9 笔迹测验在研究中的优势22-24
- 2 研究一笔迹特征的客观提取条件下的心理分析24-35
- 2.1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24
- 2.1.1 研究目的24
- 2.1.2 研究假设24
- 2.2 研究工具24-26
- 2.2.1 被试24
- 2.2.2 材料24-26
- 2.2.3 程序26
- 2.2.4 问卷回收及处理26
- 2.3 研究结果26-35
- 2.3.1 客观笔迹特征人口学变量差异检验结果26-30
- 2.3.2 职业类别与客观笔迹特征的差异分析30-32
- 2.3.4 客观笔迹特征与职业兴趣关系研究结果32-35
- 3 研究二笔迹特征主观评价提取下的心理分析35-47
- 3.1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35
- 3.1.1 研究目的35
- 3.1.2 研究假设35
- 3.2 研究工具35-37
- 3.2.1 被试35
- 3.2.2 材料35-36
- 3.2.3 程序36-37
- 3.2.4 问卷回收及处理37
- 3.3 研究结果37-47
- 3.3.1 主观评定的笔迹特征人口学变量差异检验结果37-42
- 3.3.2 职业类别与主观笔迹特征的差异分析42-44
- 3.3.3 主观笔迹特征与职业兴趣关系研究结果44-47
- 4 讨论47-53
- 4.1 笔迹特征主观评价与客观提取的人口学变量差异情况的比较47-49
- 4.1.1 笔迹特征两种提取方法性别差异比较及讨论47
- 4.1.2 笔迹特征两种提取方法年龄差异比较及分析47-48
- 4.1.3 笔迹特征两种提取方法体型差异的比较与分析48-49
- 4.1.4 笔迹特征两种提取方法教育程度上的分析与比较49
- 4.2 客观评价条件下笔迹特征与职业兴趣的关系49-50
- 4.3 主观评价方法下笔迹特征与职业兴趣的关系50-51
- 4.4 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的比较51-53
- 5 结论53-54
- 6 本研究的新颖和不足之处54-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58-63
- 个人简历63-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建华,杨加深;书法艺术与个性品格[J];教育艺术;1998年01期
2 张青;青年男女各50份笔迹对比分析[J];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童辉杰;笔迹、人格及能力测验在人员选拔中效度的比较[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4 潘菽;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刍议[J];心理学报;1984年02期
5 童辉杰;西方笔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评价[J];心理学动态;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1135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3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