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抑郁症患者的面部表情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9 21:15

  本文关键词:抑郁症患者的面部表情识别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抑郁症 面部表情识别 面部微表情识别


【摘要】: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信息加工已成为前沿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其特异模式或许可以作为检测抑郁的有效指标。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对正性情绪信息的反应水平以及对情绪表情(尤其是悲伤表情)的辨别能力都有所降低,不仅抑制负性情绪的能力受损,而且在社会情境下精确判断面部表情微弱改变的能力也受损。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抑郁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研究及其主要发现,并借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微表情识别训练的研究结果提出有必要开展抑郁症患者微表情识别及训练的研究,最后分析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解放军第306医院门诊部;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302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75009)
【分类号】:B842.6
【正文快照】: 1前言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几乎每个人都在超负荷运转,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抑郁是人类心理失调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联合国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世界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致病因素。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钦焱;周敏;罗春琼;王晓斌;;抑郁症的诊断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年02期

2 吴奇;申寻兵;傅小兰;;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畅;;从“微表情”看访谈节目中的人际传播[J];电影评介;2011年18期

2 罗晓;;试论微表情在审讯过程中的运用[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潘峰;;人类微反应识别在课堂行为观察中的应用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4 潘峰;;试论微反应识别在学生课堂行为观察法中的应用——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5 郑智;;刑讯与五听:“情实”背后的身体思维模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6 李丹维;;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研究综述[J];才智;2014年08期

7 谢小剑;颜翔;;论同步录音录像的口供功能[J];证据科学;2014年02期

8 庄东哲;;侦查讯问中的行为科学技术方法[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吴小勇;凤四海;孙华程;;欺骗识别中的面部特征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潘峰;;试析微表情识别技术在观察法中的应用[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林;李文涛;;残疾人的注意偏向特点[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茜;青少年双相障碍的脑结构和功能磁共振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Ebenezer Owusu;[D];江苏大学;2014年

3 尹剑春;急性正念运动对不同情绪图片刺激下情绪反应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王晓娟;产后抑郁症患者静息态和任务态下脑区激活与情绪反应特征[D];浙江大学;2012年

5 张小崔;抑郁认知易感者脑结构及静息态脑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石湖清;首发未服药重性抑郁症在情绪面孔加工任务和静息态下的脑网络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7 侯艳娇;肝疏泄不及深层机制探索—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脑区定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柴浩;面部情绪识别相关的家庭、人格及皮层加工机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刘欣;基于表情认知的服务机器人情感计算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10 李海江;阈下抑郁的脑机制及阈下抑郁个体的脑可塑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青;基于语音信号的情绪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刘晓庆;微表情识别能力促进的初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贺春荣;情绪情境与训练因素对微表情识别能力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4 任熙;健康受试者与肾虚型抑郁症患者识别面部表情的功能影像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林森;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卢妍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皮质醇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罗善欢;阈下相似负性情绪的启动效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妹;论微电影[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娟;个体暴力游戏经验对攻击性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10 王婧;青少年罪犯对威胁信息注意偏向的时程特点及习惯化倾向[D];西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竟;罗国平;姚志剑;卢青;;基于fMRI和DTI小波融合信号的抑郁症识别(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2年01期

2 黄佳;苑成梅;李春波;李则挚;王勇;洪武;林治光;胡莺燕;曹岚;方贻儒;;甲状腺功能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探索[J];上海精神医学;2010年04期

3 尹烈虎;李学成;陆地;蒋瑜;杨忠;吴喜贵;田竞;;BDNF用于抑郁症辅助诊断和疗效判断的初步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2年02期

4 李献云;费立鹏;张艳萍;王志青;;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效度检验[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年05期

5 张维健;张帆;;首发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和血脂水平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祺颖;;表情识别的世界——微表情判断的意义与难点[J];知识就是力量;2012年03期

2 桂祺莹;;让电脑看脸色行事[J];视野;2009年18期

3 汪亚珉,傅小兰;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的独立加工与交互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4 汪亚珉;王志贤;黄雅梅;蒋静;丁锦红;;空间频率信息对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1年04期

5 文萍;侠牧;;表情识别研究方法及发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隋雪;任延涛;;面部表情识别的即时加工过程[J];心理学报;2007年01期

7 汪亚珉;傅小兰;;区分度在面部表情与面孔身份识别交互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7年02期

8 王振宏;田博;石长地;崔雪融;;3~6岁幼儿面部表情识别与标签的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9 吴奇;申寻兵;傅小兰;;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9期

10 王柳生;钱萼;张庆;潘发达;;面部表情识别中眼睛的线索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卓卿;俞国良;;情绪表达者的文化差异对表情识别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章吉;陈英和;;儿童混合表情识别的发展及与基本表情识别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芳;王志良;徐银梅;陈锋军;郭群;;应用于表情识别的黑斑特征算法的设计与实现[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史光远;崔丽霞;;性别和羞怯水平对大学生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曹宇嘉;郑文明;赵力;邹采荣;;基于差值模板特征的表情识别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睿凡;朱强生;郭燕慧;刘海涛;;鲁棒局部保持投影的表情识别[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韩t}t};王益文;;面孔呈现顺序对局部表情识别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欧阳琰;桑农;;基于面部动作单元组合特征的表情识别[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罗峥;魏锦;陈凡;尹天骄;;自闭、智障与正常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差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张明;傅小兰;;微表情识别的背景效价效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勇;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表情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李远征;人体目标跟踪和表情识别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阮锦新;多姿态人脸检测与表情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欧阳琰;面部表情识别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朱明旱;基于流形学习的人脸表情识别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刘帅师;非均匀光照和局部遮挡情况下的鲁棒表情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铮;基于二维MB-LGBP特征的表情识别及其光照检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付晓峰;基于二元模式的人脸识别与表情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洪涛;船体建造CAD/CAM系统数据库技术及面部表情识别技术的若干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李永强;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人面部运动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春荣;情绪情境与训练因素对微表情识别能力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窦晓娟;大学生自卑特质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杜智斌;表情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韩金玉;面部表情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姚雪;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因素:表情强度和呈现方式[D];吉林大学;2010年

6 徐辉;结构和特征信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7 吕彦鹏;自发表情识别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周晓彦;面部表情识别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钟思志;人脸面部表情识别算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龚婷;面部表情识别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63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63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3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