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标量计时模型的影响因素及发展

发布时间:2017-11-28 12:05

  本文关键词:标量计时模型的影响因素及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时间知觉 标量计时模型 时间二分任务 两阶段模决策型 差别模型


【摘要】:标量计时模型为人类时间知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它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包含时钟、记忆和决策三个阶段。时间二分任务是在标量计时模型的框架下研究时间知觉和加工的理想范式。它要求被试对时距进行与标量计时模型相对应的多阶段操作,包含了时间知觉所涉及的各个过程,能有效测量主观时距和时间敏感性的变化。通过这个范式,研究者发现,除了任务参数,年龄和疾病都会影响人的主观时距和/或时间敏感性。这些时间二分任务的实验结果促进了标量计时模型的发展,最近提出的两阶段决策模型和差别模型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标量计时模型进行了修正,并解释了参数设置的影响和计时的个体差异。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124003,31100734,81371203)
【分类号】:B842.2
【正文快照】: 1引言时间是生命的基本维度之一,时间知觉对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人类和动物的许多与生存相关的行为都依赖于对时间信息的精确加工,例如形成条件反射(GallistelGibbon,2000)、人类的语音识别和动物的声音通讯(NourskiBrugge,2011;王欣,李安安,吴飞健,2010)、欣赏与演奏音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欣;李安安;吴飞健;;中枢听觉系统对声音时程的调谐和识别[J];生理学报;2010年04期

2 黄希庭,李伯约,张志杰;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王秋娟;张志杰;;时间认知中的决策过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陈有国;黄希庭;尹天子;张锋;;时间知觉的理论模型与展望[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陶云;马谐;;面孔情绪下3~8岁儿童时距知觉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3期

6 尹华站;黄希庭;李丹;张莹;;标量计时模型中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洙;;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就目标研究状况及趋势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毕翠华;陈有国;黄希庭;;数目和呈现方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3期

3 尹华站;黄希庭;李丹;苏琴;李波;;时距加工的记忆负荷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1期

4 赵雪;尹艳新;;时距知觉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9期

5 尹华站;李丹;苏琴;;特定与非特定计时的认知和神经机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6 陈永进;目标设置理论中的未来时间洞察力[J];菏泽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袁祥勇;陈有国;毕翠华;刘培朵;黄希庭;;时序知觉:中枢计时与分布计时[J];科学通报;2013年Z2期

8 罗秀针;郑伟意;易伶志;李英迪;何先友;;记叙文中时间信息加工的机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9 齐巧珍;O@文娟;罗峰;王欣;;小鼠初级听皮质神经元的强度调谐特性与机制分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3年04期

10 刘慧华;罗峰;王欣;;外侧丘系腹核在声信号加工和听觉上行传导中的作用[J];生理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茂平;;现代心理学时间认知理论对音乐审美表现性计时研究的启示——关于音乐审美表现性计时研究的理论探讨[A];第二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卓;;影响音乐听觉时距判断的主客体因素——以和声为例[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宏;时间性前瞻记忆的认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何嘉梅;时间贴现的分段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章璇;时间距离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谈加林;时间洞察力中时间认知与体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凤四海;视觉信息的注意计时机制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郑茂平;音乐材料时间属性的认知加工对计时偏差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8 陈永进;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目标定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陈莹;时间自我: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的一致与不一致[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尹华站;视觉短时距加工的分段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佳;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目标定向、学习成绩与师生关系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普彬;数字大小影响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毕翠华;长度错觉加工与时间加工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1年

4 白静;下丘神经元的发放模式和时程选择性的突触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占占;自我对时距知觉的影响:来自行为与ERP的证据[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莹;5~8岁儿童对“近的未来”的时间认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曹宁宁;心理时间的时空波动形态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春燕;时间距离对未来事件解释水平的影响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阮昆良;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忠宇;大学生时间洞察力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enévan Wijhe;;Local inhibition mediated by γ-aminobutyric acid-A receptor and duration tuning in inferior colliculus in guinea pigs[J];Journal of Otology;2007年02期

2 廖阳;臧旭东;韩小燕;李安安;陈其才;吴飞健;;小鼠下丘神经元的调制率选择性及其影响因素[J];生理学报;2009年05期

3 刘双喜;吴飞健;陈其才;N.G.Bibikov;;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刺激跟随力与声时程及强度的关系[J];生物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4 黄希庭,李伯约,张志杰;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宋其争,黄希庭;时间认知的理论模型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尹华站;黄希庭;李丹;;时间知觉的脑机制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王秋娟;张志杰;;时间认知中的决策过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陈有国;袁宏;黄希庭;刘光远;;时间知觉的进程与源定位[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胡湘明,黄希庭;短时距知觉的视听通道效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2年01期

10 黄希庭,顾铸;分时距认知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锋;时序知觉的重复启动效应[D];西南大学;2009年

2 陈有国;时间知觉自动与受控加工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银玲;;汉英词汇的激活模型[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运全;;金融创新与制度环境:模型框架与实证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金伟新;肖田元;胡晓峰;马亚平;;战争CAWSOM模型[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柯嵩;韩亮;;CGF系统中的情绪模型及实现方法初探[A];第五届全国仿真器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秀敏;应益荣;;MWZ模型框架下的交易者互动模型研究[A];第二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岳永;;强制性制度变迁、意识形态与经济绩效——一个关于中俄改革分析的模型框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颖斐;余玉苗;;基于风险控制价值的独立审计定价模型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陈宏;黄洪;;ERP实施就绪度模型(IRM-ERP)设计与研究[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海通股指期货联合研究中心 李子婧;基于BIRR模型的宏观因子套利策略[N];期货日报;2010年

2 王怀民邋漆青;武汉大学主导研制的一项标准成为国际标准[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滨;GHM模型的推论和扩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鲍群芳;基于对数均值回复模型的VIX建模[D];浙江大学;2013年

3 曹京;有限温有限密QCD的准粒子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强;模型独立框架下高阶π演算及表达能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叶蜜冬;基于中国市场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模型绩效实证检验[D];厦门大学;2009年

3 郭琦;海南省CGE模型的理论框架及其参数估计[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4 徐继峰;中国金融CGE模型的建立及农业信贷政策模拟[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5 钱育(石羡);灾情预测和财产损失评估模型的研究和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4年

6 周鑫;VaR-GARCH-EVT模型及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7 方婧;聚合风险模型下的保费估计及信度估计的推广[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林娟华;基于KMV模型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磊;连锁经营网络终端的选址评价模型[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马颖奇;北京市CGE模型的构建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33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33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9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