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中国心理学史学科的创建与开拓——论杨鑫辉教授的学术思想

发布时间:2017-11-28 13:11

  本文关键词:中国心理学史学科的创建与开拓——论杨鑫辉教授的学术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心理学史 一导三维多元 范畴体系 学科体系 专题研究


【摘要】:杨鑫辉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事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历经奠基、发展和提高三个阶段,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中国心理学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中国心理学会授予学科建设成就奖。他提出了研究中国心理学史的"一导三维多元"方法学,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心理实质为主线、以现代心理学概念和体系为参照、以科学历史主义为评价三维原则,采用归类排比法、史料考证法、义理诠释法、纵横比较法、实证检验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多元研究方法。他提炼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范畴体系,即以人性为元范畴,以关于心理实质的形与神、心与物、性与习、关于心理过程的知与虑、情与欲、志与意和关于个性心理的质与性、智与能为三个亚范畴。他建构了中国心理学史的学科体系,研究了中国心理学史的广泛专题问题。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分类号】:B84-09
【正文快照】: 一、创建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历程杨鑫辉教授是当代中国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中国心理学会授予学科建设成就奖。自“文革”结束归队心理学以后,杨鑫辉先生独具慧眼着手从事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我国对中国心理学史开展大规模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鑫辉;诠释与转换——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新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刘兆吉;《中国心理学思想史》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3 杨鑫辉;必须用辩证法指导我国心理学的发展[J];心理科学通讯;1982年03期

4 潘菽,高觉敷;组织起来,挖掘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宝藏[J];心理学报;1983年02期

5 杨鑫辉;研究中国心理学史刍议[J];心理学报;1983年03期

6 杨鑫辉;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学报;1988年01期

7 杨鑫辉;;草拟中国心理学史编写大纲的初步意见[J];心理学探新;198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昌;智力心理活动的矛盾结构论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张春兴;从思想演变看教育心理学发展宜采的取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徐冰;中国本土思想中的情感与真实(续完)——对葛瑞汉和汉森的回应[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孟莉,孙发利;高师学生主体参与式心理素质教育探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马新胜;;浅谈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J];才智;2010年31期

6 陈坚;;多拉德和米勒的社会学习论对教育学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汤晓霞;;浅议音乐心理教育在高校中的运用与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8 信中贵;韩建涛;;心理咨询过程中对迷信思想的处理[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傅明;杨红旗;;人性与人心:论海岩小说的人文空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赵石屏;儒学人格理论初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元华;;立志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丁润生;;智慧的界定及其思维结构再探[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冠生;;“自我实现”之我见——从黄若舟“书画缘”创造说开去[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4 白云霞;;精神分析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对现代初期文化界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璐;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及其生态学诠释[D];吉林大学;2011年

2 熊韦锐;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吉林大学;2011年

3 马婷婷;汉代情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艳萍;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心理思想的影响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孙春伟;法律意识中的意识形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刘将;个体心理学的思想谱系与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2年

7 贾林祥;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胡卫国;从医学人类学和科学社会学角度探讨压痛诊断方法[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9 高峰强;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郑发祥;从鲁宾斯坦到布鲁什林斯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硕;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方法的当代史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赵晋镭;基于视觉感知的留园空间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4 董蕾;可吞噬的欲望[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贺俊霞;变异性样例的表征对六年级学生认知负荷和迁移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6 朱晓敏;教育学派创生条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乔晶;中学教师人性观与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蕊;中学生的人性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邓薇;从精神分析法分析《最蓝的眼睛》[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吴来凤;体育教学大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演变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童辉杰;广义的诠释论与统一的心理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王国芳;解释学方法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曾红;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研究的方法问题[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杨鑫辉;研究中国心理学史刍议[J];心理学报;1983年03期

5 潘菽;;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1980年学术会议开幕词(提纲)[J];心理学探新;198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大炎;;《中国心理学史研究》评介[J];心理学探新;1991年02期

2 杨鑫辉;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学报;1988年01期

3 朱永新;;十年来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心理学探新;1989年04期

4 郑红;论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研究与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异同及契合[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5 杨鑫辉;;论潘菽教授对中国心理学史的贡献[J];心理学探新;1989年01期

6 汪凤炎;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最新时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7 彭彦琴;中国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的重建[J];心理学探新;2001年01期

8 傅蓉;郭斯萍;;试论文化转向背景下的中国心理学史研究走向[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年04期

9 杨鑫辉;;中国心理学史60年[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09期

10 燕国材;霍兵兵;;1978~2008年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鑫辉;;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新进展[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2 杨鑫辉;;中国心理学史学科的回顾与展望[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连沛;;汉族、维吾尔族医科大学生一般人际关系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哲宏;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天范畴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34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34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3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