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暴力对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和心理机制
[Abstract]:With the prevalence of various emerging media and violent gam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violence and aggression has once again beco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research.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heated dispute about the causality between media violence and aggression, and there are two theoretical models that are diametrically opposed to each other, namely, the general attack model and the catalyst model.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attack model, media violence has immediate effect and long-term effect on aggression, and has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However,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the original level of aggression, the identity of violent rol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mes will play a regulatory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media violence. In the future, new research paradigm and technology need to be used to study the problems in this field in order to obtain relatively consistent conclusions.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暨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分类号】:B8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滢,隋洁;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一个很有前途的交叉学科[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2期
2 郭晓丽;江光荣;朱旭;;暴力电子游戏的短期脱敏效应:两种接触方式比较[J];心理学报;2009年03期
3 张学民;李茂;宋艳;李永娜;魏柳青;;暴力游戏中射杀动作和血腥成分对玩家和观看者攻击倾向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9年12期
4 段东园;张学民;魏柳青;周义斌;刘畅;;暴力媒体接触程度对攻击行为的影响——规范信念和移情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桂芹;张大均;刘衍玲;;媒体暴力和攻击行为[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4期
2 钟毅平;张宇驰;田桑;郭可;李文和;颜玉平;周路平;;短期接触暴力电脑游戏导致暴力敏感:一项ERP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6期
3 祝阳君;张林;李丹;;冲突情境下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机制与干预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4年05期
4 王一竹;;烦躁和敌意认知关系概述[J];才智;2014年05期
5 叶珲;;漫画改编电影《美国队长》的媒介暴力分析[J];电影评介;2014年06期
6 常慧青;潘运;;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研究述评[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年02期
7 牛玉柏;温广辉;曹贤才;;电子游戏对个体发展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年06期
8 丁道群;伍艳;;暴力电子游戏使用者对攻击性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9 吴桂娇;;《三国杀online》中的暴力内容分析[J];传媒国际评论;2013年00期
10 李世强;孙铃;李季;;大学生暴力媒体接触与孤独感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相可;郑晨;张宇纯;;北京体育大学电子竞技运动认知情况初探[A];2014全国体育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项贤林;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参与电子竞技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陈芮;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互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兰继军;北京、西安部分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态度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伟宇;士兵内隐集体自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冯永辉;超越主观与客观的对立[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范红霞;基于性别视角的媒介暴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沈世琴;高原汽车兵驾驶愤怒与驾驶攻击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宇清;组织公正感对员工偏离行为的作用与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然;视觉文化视野中的视频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晓燕;人际互动中的社会决策:囚徒困境任务的ERP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程苏;社会排斥下自我肯定对社会性痛苦、攻击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翟昶明;暴力性视频游戏经验与游戏者的一般行为控制功能[D];宁波大学;2011年
4 王晨雪;不同类型视频游戏对游戏者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D];宁波大学;2011年
5 范冬梅;CBA联赛球场观众流氓话语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6 邹吉林;自发特质推理的ERP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雷英;足球场观众暴力情境对大学生脑电影响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李威;暴力电子游戏对大学生攻击性影响[D];河南大学;2012年
9 业明;短时暴力游戏对感知他人和自身疼痛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年
10 陈庆宾;暴力性游戏操作方式对游戏者攻击行为的影响[D];宁波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桂芹;刘衍玲;张大均;;暴力视频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教育探索;2010年05期
2 张镇;刘月霞;张建新;;媒体暴力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理论模型[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0期
3 陈美芬,陈舜蓬;攻击性网络游戏对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4 崔丽娟;胡海龙;吴明证;解春玲;;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5 李丹;周志宏;朱丹;;电脑游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家庭各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2期
6 陈朝阳;王晨雪;张锋;苏洁;王晓阳;;暴力性视频游戏线索诱发游戏欲望的注意机制[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7 郭晓丽;江光荣;朱旭;;暴力电子游戏的短期脱敏效应:两种接触方式比较[J];心理学报;2009年03期
8 张学民;李茂;宋艳;李永娜;魏柳青;;暴力游戏中射杀动作和血腥成分对玩家和观看者攻击倾向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9年12期
9 郑宏明;孙延军;;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及相关变量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10 辛自强,池丽萍;虚拟世界的暴力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先友;人类攻击行为的心理学解释[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杨林福;;学生九种攻击行为的心态[J];云南教育;1992年Z2期
3 曾玲娟;攻击行为研究综述[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4 李宏利,宋耀武;青少年攻击行为干预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5 唐平;病理性攻击行为的心理基础及其哲学本质[J];医学与哲学;2004年11期
6 唐平;攻击行为的心理基础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3期
7 赵科;张海清;;大学生攻击行为及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5期
8 庞云飞;李永鑫;;顾客攻击行为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9 尹绍清;;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10 李梅;试析攻击行为的动力来源与影响因素[J];青海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晓君;陈旭;;3-5岁留守幼儿抑制性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胡国红;;精神分裂症患对医护人员的攻击行为特征与防范对策[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梅华;肖爱珍;余爱莲;;住院分裂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攻击行为分析及防范[A];二零零六年度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雪松;李文姣;;道德推理对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方圣杰;吴晓燕;张林;;暴力线索暴露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周洁;王二平;;群体态度和情绪对群体攻击行为的影响[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冯展涛;许昭;;足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比赛中攻击行为的归因及行为应对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马效芝;;精神科护士遭受患者攻击行为的感知、态度及行为现状调查[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1年
9 王文菊;;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初期攻击行为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A];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邓红欣;张宪宾;;探讨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分析及护理对策[A];2013年河南省精神科护理危机管理与沟通技巧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翁晖亮;矫治儿童攻击行为[N];健康报;2003年
2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心理科主任 翁晖亮;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与对策[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辽宁省大连市白云幼儿园 孙林林;巧妙化解幼儿的攻击行为[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位照国 刘铁榜;血色迷雾背后的心理学思考[N];健康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纯 特约记者 班雁萍;半数儿童有攻击倾向[N];健康时报;2004年
6 刘宏伟;安全需要全网监控[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周沛龙;“胖”防火墙也不是万能的[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奇云;狗的性格[N];北京科技报;2004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郭京霞;8848告百度败诉[N];民营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靳宇倡;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姚秀钰;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风险评估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新学;工读学校学生执行功能及其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燕;暴力线索暴露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D];宁波大学;2012年
2 祖萍;青少年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3 蒲高兰;虚拟社区攻击行为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顾璇;中学生攻击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蚌埠医学院;2012年
5 梅亮;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欧阳敏;受虐待经历、留守经历、依恋与农村高中生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倪林英;大学生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鲍立铣;越轨少年攻击行为及其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丁小明;高中生诱发愤怒与攻击行为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灵;中学生攻击行为的情境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05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05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