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双相情感Ⅰ型和Ⅱ型障碍在外界情绪情境及其转换中的外周生理变化

发布时间:2020-05-24 03:35
【摘要】:背景双相情感障碍是以躁狂/轻躁狂、抑郁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严重精神疾病。其有两种主要亚型:双相情感Ⅰ型障碍(双相Ⅰ型)与Ⅱ型障碍(双相Ⅱ型)。两型在流行病、遗传、临床相关研究中都存在差异,但有关两者在外界情绪刺激下情绪反应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双相Ⅰ型和Ⅱ型中,躁狂/轻躁狂和抑郁的角色权重各有不同,双相Ⅰ型的特点为重躁狂重抑郁,即抑郁和躁狂的严重程度相当;而双相Ⅱ型则是轻躁狂重抑郁,即只有轻躁狂发作,程度明显轻于抑郁发作,但相关证据还有待进一步收集。既往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中,很少直接将双相Ⅰ型与Ⅱ型进行比较,这不利于对此两种亚型间稳定性差异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情绪状态对于情绪反应具有调节作用,但既往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对于特定情绪的反应,较少涉及对情绪间相互调节作用的探讨,这不利于对情绪反应有更加全面的把握。本研究对双相Ⅰ型与Ⅱ型的情绪反应进行对比,以增加目前对于两者间稳定差异的认识,同时本研究对多种离散情绪间的相互调节作用进行探讨,相关发现将不仅有助于双相情感障碍中情绪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也为该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假设(1)在无外界情绪刺激情况下,双相Ⅰ型与Ⅱ型病人在外周生理上可能有所不同。(2)在正性(包括色情和高兴)、负性(恶心、恐惧和悲伤)、中性等情绪情境中,双相Ⅰ型和Ⅱ型患者的外周生理反应有所不同,尤其双相Ⅰ型对正性情绪会做出更加强烈的反应,而双相Ⅱ型对正性、负性情绪的反应均有下降。(3)在双相Ⅰ型和Ⅱ型中情绪间的相互调节作用表现不同,并且与患者的躁狂、轻躁狂、抑郁程度有关。方法(1)针对假设一,我们邀请139名健康被试,以及69名双相Ⅰ型和54名双相Ⅱ型患者完成 Mood Disorder Questionnaire,Hypomania Checklist-32,和 Plutchik-van Praag Depression Inventory问卷以探讨双相Ⅰ型和Ⅱ型患者、健康被试的情绪状态差异。之后我们采集被试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电、皮肤电、眼电和肌电数据,并分别计算心电图RR间隙、皮肤电导、眼动速率、咬肌肌电均方根等指标,以探讨静息态中可能存在的外周生理活动差异。(2)针对假设二,我们选取能够有效引发恶心、色情、恐惧、高兴、中性、悲伤等六种情绪的图片和声音,组成六种情绪情境。对上述139名健康被试和69名双相Ⅰ型、54名双相Ⅱ型患者在该六种情绪情境中的RR间隙、皮肤电导、眼动速率、咬肌肌电均方根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双相Ⅰ型、Ⅱ型患者和健康被试在每种情绪情境中的外周生理反应,探讨双相Ⅰ型、Ⅱ型患者和健康被试对不同情绪情境的外周生理反应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与患者所处情绪状态间可能的关联。(3)针对假设三,我们选择悲伤、高兴、色情、中性情绪情境作为目标情绪,并分别与恶心、色情、恐惧、高兴、中性、悲伤等六种情绪情境组成20个情绪情境转换。在上述139名健康被试和69名双相Ⅰ型、54名双相Ⅱ型患者中计算情绪情境转换中的RR间隙、皮肤电导、眼动速率、咬肌肌电均方根等指标,比较双相Ⅰ型、Ⅱ型患者和健康被试在情绪情境转换中的外周生理反应差异,并对这些差异与被试所处情绪状态间的关联进行探讨。结果(1)双相Ⅱ型的抑郁得分高于双相Ⅰ型和健康被试,双相Ⅰ型的抑郁得分高于健康被试组;双相Ⅰ型躁狂得分高于双相Ⅱ型和健康被试;双相Ⅰ型和Ⅱ型的轻躁狂得分均高于健康被试,并且双相Ⅰ型的轻躁狂得分高于双相Ⅱ型。双相Ⅰ型在静息态的咬肌肌电均方根大于健康被试。(2)在色情情绪情境中双相Ⅱ型的眼动速率显著较健康被试快;在恐惧情绪情境中双相Ⅱ型皮肤电导显著小于健康被试;在恶心情绪情境中双相Ⅰ型的皮肤电导显著大于健康被试。(3)在中性后的恐惧情境中,健康被试与双相Ⅱ型的RR间隙大于双相Ⅰ型;恶心后的高兴情境中,双相Ⅰ型的眼动速率大于健康被试;恶心后的悲伤情境中,双相Ⅰ型的眼动速率大于双相Ⅱ型;中性后的恶心情境中,双相Ⅰ型的眼动速率大于健康被试。色情后的恐惧情境中,双相Ⅱ型的皮肤电导大于健康被试。悲伤后的恶心情境中,双相Ⅰ型的咬肌肌电均方根大于健康被试。在恐惧后的中性情境中,双相Ⅰ型的情绪强度评分高于双相Ⅱ型。此外在双相Ⅰ型和Ⅱ型中,一些情绪间的调节作用与情绪状态相关。结论(1)双相Ⅰ型和Ⅱ型患者在躁狂/轻躁狂、抑郁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静息态多导生理测试显示双相Ⅰ型患者的咬肌活动较健康被试强,提示双相Ⅰ型患者可能感受到更高的压力。(2)双相Ⅰ型患者对于恶心的反应较健康被试强;双相Ⅱ型患者对于外界色情情境的专注性下降。(3)对于双相Ⅰ型患者,恐惧情绪更多增加对中性情绪情境的需要而不是正性情绪,这对于双相Ⅰ型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管理或有裨益;双相Ⅰ型中,恶心情绪可以加强对高兴的反应强度;悲伤减少躯体动作的功能在双相Ⅰ型中减弱,而在双相Ⅱ型中可能增强;悲伤削弱恶心情绪的效应在双相Ⅰ型中受阻;同样,色情增强恐惧反应的效应在双相Ⅱ型中受阻。(4)双相Ⅰ型和Ⅱ型患者在躁狂/轻躁狂、抑郁得分上存在差异,在外界情绪情境及其转换中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以上发现为双相Ⅰ型与Ⅱ型临床中诊断、治疗和管理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图文】:

情绪,心电,转化过程,情境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对皮肤电信号进行0.2Hz高通滤波得到皮肤电反应(FignerandMurphy,2011),取相应时逡逑间窗内皮肤电反应绝对值的平均值代表相应情绪情境中的皮肤电反应强度(单位:^S);对逡逑肌电原始信号,首先加以50Hz滤波去除电网干扰,,再在相应时间窗内取肌电均方根的均逡逑值代表肌电反应强度(100样本点;单位:pV)。图3.2.6以情绪转换实验为例,一名健康被逡逑试在空白一bl悲伤_T高兴一b2悲伤刺激下的心电、眼电、皮肤电、肌电信号转化过程。逡逑

双相


逦双相is逦双相ii型逡逑图4.丨.1.2健康被试(11邋=邋139),双相1型(11邋=邋69>和双相丨丨型(11=54)在1^00(10丨5(^<^逡逑Questionnaire邋上的得分(a,邋p<邋0.05邋vs.健康被试;b,p<邋0.05邋vs.双相邋I邋型)逡逑健康被试及双相I型、II型患者在HCL-32上的得分分别为14.20±5.丨6(健康被试),逡逑22.01邋±2.96邋(双相I型),19.96邋±2.84邋(双相丨I型),三组间存在显著差异[F邋(2,邋261)邋=邋89.44,逡逑p<0.001,MSE=1622.74],其中双相邋I邋型(p<0.001,95%CI邋=邋6.30 ̄9.32)和邋II邋型(p<逡逑0.001,95%CI邋=邋4.12 ̄7.41)的得分均高于健康被试,并且双相丨型得分高于双h"II型(p逡逑=0.03,邋95%邋CI邋=邋0.19邋 ̄邋3.92),如图邋4.1.1.3。逡逑得分24邋■!逡逑a逡逑-逡逑18逦■逦_逡逑16邋,邋I邋I逡逑搖康被试逦双相1型逦双相ii型逡逑图4.1.1.3健康被试(n邋=邋139)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亚亚;王中刚;李盼盼;魏辰;张旭;靳士立;陈景清;;双相Ⅰ型与双相Ⅱ型患者情感气质特点比较[J];精神医学杂志;2017年02期

2 ;车马兵双相巧胜车马卒士[J];晚霞;2018年03期

3 ;马三兵双相巧胜炮卒[J];晚霞;2018年07期

4 ;马炮双兵双相巧胜车卒[J];晚霞;2017年01期

5 ;马炮双兵双相巧胜双炮卒士象[J];晚霞;2017年07期

6 ;我国研究成功双相铸钢技术[J];发明与革新;2002年05期

7 姜胜,黄子通;双相波体外除颤的研究进展[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8 晴天;;用全息照相法研究双相流中的物体运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8年12期

9 钱存富;王淑清;吴畏;李志强;;ZG15MnMoVCu钢双相化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1988年07期

10 王延伟,阎桂华;妊娠伴重型双相贫血1例[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水源;;运用“双相工资”制的探索[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金卫东;;软双相中医证型的研究策略[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3 李传岐;;试论腧穴的双相调治作用[A];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0年

4 王迎军;刘国华;南开辉;赵娜如;龙厚清;李佛保;;双相钙磷系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A];第九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CBMS-9)论文集[C];2002年

5 丰崇友;于峰;张敬强;于海生;;一种双相钛合金低周疲劳损伤机理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寻华音;陈彩花;;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A];2007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王育梅;王学义;;A型行为和旺盛气质:与双相Ⅳ型障碍的可能的关联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钟一鸣;谢东明;朱宏权;王小萍;;低能量智能双相波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复律中的临床应用[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王光军;张娇;章庆国;;表面改性双相陶瓷复合自体骨髓干细胞修复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陶昶煜;杨恩策;;马尔尼菲篮状菌双相转换的动态调控网络[A];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蔡添高;推动“双相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N];闽西日报;2013年

2 四川绵阳医院 徐波 徐成君;药物双相作用值得重视[N];医药经济报;2000年

3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敏重;法庭上的双相被告人[N];人民法院报;2015年

4 记者 瞿剑;3.5米幅宽双相不锈钢板“出炉”[N];科技日报;2016年

5 李新国;国内首创绿色阿维加双相剂型技术[N];农资导报;2007年

6 记者 翟兴波 通讯员 王进军;人岗双相适 军地两满意[N];湖北日报;2014年

7 副主任医师 杨超;为啥双相体温也不一定排卵[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记者 朱学蕊;我国成功研制世界最宽幅双相不锈钢板[N];中国能源报;2016年

9 ;太钢高性能双相不锈钢板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10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教授 吴文源;双相躁狂是反复发作的疾病[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国荣;双相情感Ⅰ型和Ⅱ型障碍在外界情绪情境及其转换中的外周生理变化[D];浙江大学;2019年

2 荆磊;双相钛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动态组织演变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3 彭伟;Fe-Mn-Al-C双相轻质钢成分设计、性能及相变行为研究[D];上海大学;2018年

4 曹承明;FeMnCrCo系双相高熵合金力学性能与变形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马丽莉;双相结构高熵合金组织调控与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6 郭维民;半月板双相支架促进半月板原位再生修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8年

7 申开丽;环境污染物的双相剂量—效应与多氯联苯双相剂量—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尹乒;双相FHA/SrHA涂层的构建及其生物相容性[D];中南大学;2013年

9 孙业明;单—双相压电泵及驱动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刘通;高性能双相复合中空纤维陶瓷氧分离膜和膜反应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遥;TETA-DMCA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动力学、热力学及机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2 邓迅达;双相VTI介质波场模拟及特征分析[D];长安大学;2019年

3 张明;Q345结构钢双相区调质处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4 程兆鹏;羟基化维生素D_3的菌种筛选及离子液体双相催化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5 吴楠;不同电流密度作用下Cu-Zn双相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演变[D];东北大学;2015年

6 杨世诚;煤—二氧化硅双相填料的制备及其补强性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7年

7 高倩倩;双相情感Ⅰ型和Ⅱ型障碍中五因子人格特质与其情绪状态的关联[D];浙江大学;2016年

8 邵鉴彪;基于微观结构的双相材料疲劳损伤进程的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尤艳华;盾壳霉双相发酵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的分析及其控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周栩;亲水有机溶剂/盐双相体系分离生物物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78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678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0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