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背景下的大学生道德决策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6 22:42
大数据时代下,应用网络媒体了解海量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作为时代的新宠,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娱乐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对新鲜的事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应用网络中的一些内容及程序都适应于大学生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探求网络舆情背景下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山东辱母杀人案”此真实网络舆情事件为背景,采用实证研究来探讨在网络舆情信息下主客体因素对于大学生道德决策的影响。共分为三个研究:研究一,从客体因素角度,探讨网络舆情的信息条件(呈现方式和数量)对大学生道德决策的影响;研究二,从主体因素角度,通过舆情信息与自我词和他人词的联系,了解自我代入造成的内隐态度偏差,并探求内隐态度和认知需要对道德决策的影响。研究三,探求网络舆情背景下主客体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道德决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网络舆情信息无论是混合呈现还是分开呈现,都不会对道德决策结果产生影响。(2)网络舆情的数量对道德决策的影响显著,呈现无罪论舆情信息数量多于有罪论时,大学生更倾向于无罪判定。(3)大学生对网络舆情事件存在普遍的内隐态度偏差,...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内容结构
图 2 实验 1 流程图3 结果表 2 不同网络舆情呈现方式下的道德决策结果(n=60)呈现方式 nM SD df t p分开呈现 30 0.900 0.30558 0.396 0.694混合呈现 30 0.867 0.346从表 2 可以看出,道德决策在不同舆情信息呈现方式下不存在显著差异,t=0.396,p>0.05,Cohen's d=0.101,无罪论和有罪论舆情信息无论是分开呈现还是混合呈现,都不会对被试的道德决策结果造成影响。4 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发现,在呈现有罪论和无罪论信息数量对等的情况下,无论是分开呈现还是混合呈现都不会对被试的道德决策结果造成影响,大学生被试相较于无罪定论更倾向于有罪定论。呈现方式只是改变了大学生对信息加工处理的速
20图 3 实验 2 流程图3 结果比较不同数量舆情信息呈现的三个组的反应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分别对不同属性舆情信息对等数量的呈现(8:8),无罪论数量少于有罪论数量的呈现(6:10),无罪论数量多于有罪论数量的呈现(10:6),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表 3 不同舆情信息数量呈现类型下的道德决策结果(n=105)呈现类型 nM SD F p8:8 35 0.829 0.3826:10 35 0.914 0.2844.831 0.01010:6 35 0.629 0.490表 4 不同舆情信息数量呈现类型下的事后检验呈现类型组(I) 呈现类型组(J) 均值差(I-J)8:8 6:10 -0.08510:6 0.200*6:10 8:8 0.08610:6 0.286*10:6 8:8 -0.200*6:10 -0.286*注:*表示 P<0.05,**表示 P<0.01,***表示 P<0.001,下表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J]. 中国广播. 2018(03)
[2]论大数据环境下公安情报流程的优化[J]. 彭知辉. 情报杂志. 2016(04)
[3]不同情境中情绪预期对青少年道德决策的影响[J]. 李占星,朱莉琪. 心理科学. 2015(06)
[4]医院暴力事件网络舆情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与启示[J]. 秦晓强,尹文强,黄冬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01)
[5]在线评论对新技术产品消费者采用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ELM视角[J]. 龚艳萍,梁树霖. 软科学. 2014(02)
[6]论坛客观性与网络口碑接收者的态度[J]. 杜伟强,于春玲,赵平. 心理学报. 2011(08)
[7]负面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的影响:一个实验研究[J]. 李宏,喻葵,夏景波. 情报杂志. 2011(05)
[8]认知需求对个体信息加工倾向性的影响[J]. 徐洁,周宁. 心理科学进展. 2010(04)
[9]决策中的建议接受和判断[J]. 钟建安,张洁. 应用心理学. 2009(04)
[10]论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J]. 邓燕.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硕士论文
[1]认知需求与广告诉求方式对消费者内隐态度及外显态度的影响[D]. 车晓雯.南京师范大学 2016
[2]基于SOAR模型的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群体行为分析与仿真[D]. 高庆宁.南京理工大学 2016
[3]大学生自恋与道德决策的关系研究[D]. 陆瑶.陕西师范大学 2015
[4]诉求方式、认知需求及网络口碑对微博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D]. 徐希玲.苏州大学 2014
[5]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 谭倩霞.湖南大学 2013
[6]解释水平与道德决策的关系研究[D]. 金明宇.浙江大学 2013
[7]自我卷入度低与自我卷入度高情境下道德判断的时程加工特点[D]. 陈梦琳.杭州师范大学 2012
[8]网络舆论事件在传播中的社会影响及合理调控研究[D]. 王丽媛.东北师范大学 2012
[9]情绪对个体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D]. 黄晓峰.重庆大学 2010
[10]网络舆情信息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D]. 刘毅.天津外国语学院 2007
本文编号:2961383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内容结构
图 2 实验 1 流程图3 结果表 2 不同网络舆情呈现方式下的道德决策结果(n=60)呈现方式 nM SD df t p分开呈现 30 0.900 0.30558 0.396 0.694混合呈现 30 0.867 0.346从表 2 可以看出,道德决策在不同舆情信息呈现方式下不存在显著差异,t=0.396,p>0.05,Cohen's d=0.101,无罪论和有罪论舆情信息无论是分开呈现还是混合呈现,都不会对被试的道德决策结果造成影响。4 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发现,在呈现有罪论和无罪论信息数量对等的情况下,无论是分开呈现还是混合呈现都不会对被试的道德决策结果造成影响,大学生被试相较于无罪定论更倾向于有罪定论。呈现方式只是改变了大学生对信息加工处理的速
20图 3 实验 2 流程图3 结果比较不同数量舆情信息呈现的三个组的反应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分别对不同属性舆情信息对等数量的呈现(8:8),无罪论数量少于有罪论数量的呈现(6:10),无罪论数量多于有罪论数量的呈现(10:6),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表 3 不同舆情信息数量呈现类型下的道德决策结果(n=105)呈现类型 nM SD F p8:8 35 0.829 0.3826:10 35 0.914 0.2844.831 0.01010:6 35 0.629 0.490表 4 不同舆情信息数量呈现类型下的事后检验呈现类型组(I) 呈现类型组(J) 均值差(I-J)8:8 6:10 -0.08510:6 0.200*6:10 8:8 0.08610:6 0.286*10:6 8:8 -0.200*6:10 -0.286*注:*表示 P<0.05,**表示 P<0.01,***表示 P<0.001,下表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J]. 中国广播. 2018(03)
[2]论大数据环境下公安情报流程的优化[J]. 彭知辉. 情报杂志. 2016(04)
[3]不同情境中情绪预期对青少年道德决策的影响[J]. 李占星,朱莉琪. 心理科学. 2015(06)
[4]医院暴力事件网络舆情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与启示[J]. 秦晓强,尹文强,黄冬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01)
[5]在线评论对新技术产品消费者采用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ELM视角[J]. 龚艳萍,梁树霖. 软科学. 2014(02)
[6]论坛客观性与网络口碑接收者的态度[J]. 杜伟强,于春玲,赵平. 心理学报. 2011(08)
[7]负面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的影响:一个实验研究[J]. 李宏,喻葵,夏景波. 情报杂志. 2011(05)
[8]认知需求对个体信息加工倾向性的影响[J]. 徐洁,周宁. 心理科学进展. 2010(04)
[9]决策中的建议接受和判断[J]. 钟建安,张洁. 应用心理学. 2009(04)
[10]论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J]. 邓燕.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硕士论文
[1]认知需求与广告诉求方式对消费者内隐态度及外显态度的影响[D]. 车晓雯.南京师范大学 2016
[2]基于SOAR模型的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群体行为分析与仿真[D]. 高庆宁.南京理工大学 2016
[3]大学生自恋与道德决策的关系研究[D]. 陆瑶.陕西师范大学 2015
[4]诉求方式、认知需求及网络口碑对微博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D]. 徐希玲.苏州大学 2014
[5]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 谭倩霞.湖南大学 2013
[6]解释水平与道德决策的关系研究[D]. 金明宇.浙江大学 2013
[7]自我卷入度低与自我卷入度高情境下道德判断的时程加工特点[D]. 陈梦琳.杭州师范大学 2012
[8]网络舆论事件在传播中的社会影响及合理调控研究[D]. 王丽媛.东北师范大学 2012
[9]情绪对个体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D]. 黄晓峰.重庆大学 2010
[10]网络舆情信息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D]. 刘毅.天津外国语学院 2007
本文编号:2961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6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