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反应抑制过程中反应策略调整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8 11:29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根据变化的环境实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驾驶员根据前方的路况实时地刹车或加速,人们通常不会去接从桌上掉下的仙人掌,也不会去触碰烧得发烫的火炉。这种对即将发生的动作的成功抑制依赖于反应抑制能力。反应抑制过程中,反应策略的调整包括反应性反应策略调整和积极性反应策略调整。在反应策略调整的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策略的调整?反应性反应策略调整中是什么引起了反应策略的调整,是停止信号还是对停止信号作反应的结果?积极性反应策略调整中是什么引起了反应策略的调整,是积极调整还是由于任务需求的增加?本论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本论文分为两个大研究,共6个实验。两个研究都采用停止信号范式。两个研究中除了实验3以词语为材料外,其它的实验都以图形为材料。研究一考察信号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是由停止信号引起还是由对停止信号作反应的结果引起,该研究包括四个实验(实验1-4)。实验1考察不同重复条件下信号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的差异。实验采用2(停止信号前试次:信号抑制前、信号反应前)×2(信号抑制与否:信号抑制、信号反应)×3(重复类型:刺激重复、反应重复、交替重复)被试内实验设计。实验2和实验3探讨不同...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引言
    1 反应抑制的本质
        1.1 反应抑制的含义
        1.2 反应抑制的分类
        1.3 反应抑制的发展
    2 反应抑制的研究范式
        2.1 Go-Nogo范式
        2.2 停止信号范式
        2.3 反向眼跳范式
        2.4 Stroop范式
    3 反应抑制的心理加工理论
        3.1 赛马模型理论
        3.2 交互作用的赛马模型理论
    4 反应抑制的神经机制
        4.1 反应抑制中停止的神经基础
        4.2 反应抑制中冲突监控的神经基础
    5 反应抑制的心理病理学研究
        5.1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
        5.2 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者、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等
        5.3 物质依赖、网络成瘾等
    6 反应抑制过程中的反应策略调整
        6.1 反应抑制过程中反应策略调整类型
        6.2 反应抑制过程中反应策略调整的理论解释
        6.3 反应抑制过程中反应策略调整的神经机制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和研究设计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思路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意义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研究一 反应性反应策略调整研究
        引言
        1 实验1 不同重复条件下反应性反应策略调整研究
            1.1 目的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2 实验2 不同刺激重复量条件下反应性反应策略调整研究
            2.1 目的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3 实验3 不同反应重复量条件下反应性反应策略调整研究
            3.1 目的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4 实验4 信号反应后反应性反应策略调整的ERP研究
            4.1 目的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5 综合讨论
        6 研究一 结论
    研究二 积极性反应策略调整研究
        引言
        1 实验5 信号相关与否条件下不同难度任务的积极性反应策略调整研究
            1.1 目的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2 实验6 不同信号比例不同难度任务的积极性反应策略调整研究
            2.1 目的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3 综合讨论
        4 研究二 结论
第四部分 总讨论
    1 反应抑制过程中反应性反应策略调整
    2 反应抑制过程中积极性反应策略调整
    3 研究反应抑制过程中反应策略调整的方法论
    4 反应抑制过程中反应策略调整的模型
    5 对教育的启示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向眼跳的实验范式、机制及影响因素[J]. 周临,邓铸,陈庆荣.  心理科学. 2012(01)
[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额叶反应抑制功能研究[J]. 方悦,王高华,胡汉彬,蒋田仔,刘璇,王晓萍,王惠玲,白雪光,舒畅.  上海精神医学. 2010(03)
[3]SRC任务中大学生和老年人的反应抑制[J]. 王敬欣,吴捷,田静,王荣.  心理科学. 2010(02)
[4]反应抑制的心理加工模型与神经机制[J]. 王琰,蔡厚德.  心理科学进展. 2010(02)
[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抑制控制与转换[J]. 文萍,李艳娜,丁志龙,梁贞巧.  中国特殊教育. 2010(02)
[6]不同程度网络成瘾者的行为抑制能力[J]. 苏少冰,陈彩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10)
[7]正常儿童与成人反应抑制功能的fMRI比较研究[J]. 庞高峰,王苏弘,马岭,刘冬柏,陈杰,任艳玲,董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01)
[8]人类反应抑制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J]. 郑东明,董晓宇,陈照宏,佡剑非,宋利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01)
[9]关于强迫症病人反应抑制缺陷的研究[J]. 黄美玲,蔡厚德.  心理研究. 2008(05)
[10]Stroop效应研究的新进展——理论、范式及影响因素[J]. 陈俊,刘海燕,张积家.  心理科学. 2007(02)

博士论文
[1]情绪影响反应抑制的发展研究[D]. 朱昭红.天津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状态调节能力对ADHD儿童反应执行和反应抑制影响的眼动研究[D]. 王瑾.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男性犯罪青少年的教养方式和自我控制[D]. 韩小慧.河南大学 2011
[3]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对反应抑制影响的脑机制[D]. 邹高祥.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54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254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