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非自杀性自伤大学生的情绪敏感性

发布时间:2021-09-03 23:53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病理行为。自伤在成年人和青少年中都有较高发生率,与很多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相关,并且自伤者的自杀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自伤的高发病率和高危险性使其成为了近些年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之一。自伤者往往存在强烈的负性情绪,自伤是其缓解负性情绪的手段。有理论认为这源于自伤者的高情绪敏感性,主要表现为觉察情绪信息比常人敏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近年来研究者对该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但并没有得到一致性结论。DSM-5对自伤的界定标准进行重新定义,然而目前鲜有研究使用DSM-5筛选自伤被试,这会导致自伤群体中同时存在病理性和非病理性两类自伤者,被试异质性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当以是否有自伤行为来筛选被试时,有必要区分病理和非病理两类自伤者。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者的情绪敏感性,并检验病理性自伤和非病理性自伤被试之间的差异。本研究对1803名大学新生的自伤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中筛选90名作为实验被试,分为病理性自伤、非病理性自伤和无自伤三组。分别进行情绪启动实验和动态面孔表情识别实验,从生理指标(皮肤电和心率)和行为学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非自杀性自伤大学生的情绪敏感性


图2实验流程图??4.2.6实验设计??

面孔,情绪,表情,反应时


性自伤组和无自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〇P>0.05)。情绪诱导与表情种类的交互作用[F(2,84)=0.17,?P=0.97,??☆=0.002],面孔种类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阿2,84)=0.63,户=0.79,6=0.02],以及??面孔种类、情绪诱导、被试类型三者的交互作用[F(2,84)=L03,?P=0_42,力=0.02]均??不显著。??病理性自伤组?■非病理性自伤组?■无自伤组??木氺??1?||?1??'L?■?I??悲伤情绪i秀导?胃?中性情绪诱导??图3不同类型被试在接受不同情绪诱导后的识别面孔的平均正确反应时??5.4.3识别面孔表情的正确率??以被试识别面孔表情图片的正确率为因变量,进行3?(被试类型:病理性自伤??组、非病理性自伤组、无自伤组)x2?(情绪诱导:悲伤、中性)%?(表情种类: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厌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组被试在不同的情绪诱导下识别不同面孔表情的平均正确率见表5-10。在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之前,要先对数据进行Mauchly球形检验,如表5-11,/K=0.5,??需要对自由度校正,使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表5-10各组被试在不同的情绪诱导下识别不同面孔表情的平均正确率(%)??悲伤情绪诱导Qi=45)?中性情绪诱导(n=45)??表情?病理性自伤__非病理性自?77^ ̄?病理性自伤 ̄非病理性自伤?777^ ̄ ̄??种类?组?伤组?气自!且?组?组?,自,???(n=26)?(n=33)?(n?)?(n=26)?(n=33)?(n?)??快乐?100.00±0.


本文编号:3382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82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8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