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自杀可能性微博用户行为和语言特征差异解释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5:41
本文关键词:不同自杀可能性微博用户行为和语言特征差异解释性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程度自杀可能性网络用户在微博行为和语言上的差异,归纳高自杀可能用户的可识别特征,探讨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实时评估个体自杀可能的前景。方法在线招募微博用户参与问卷调查,根据个体自杀可能性量表中文版得分情况,将982名受访者分为446名高自杀可能组和536名低自杀可能组,分析2组在微博提取的10类行为特征和88类语言特征上的差异。结果全部受访者自杀可能性总均分为(69.7±11.9)分;女性"敌意"分量表得分为(13.2±2.6)分,高于男性的(12.7±2.4)分,"绝望"分量表得分为(24.4±4.7)分,低于男性的(25.0±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列相关分析表明,自杀可能性水平与"社交活跃度"和"未来词"使用频率呈负相关(r=-0.082、-0.073,P0.05),与"夜间活跃度"和"第三人称单数"、"否定词"使用频率呈正相关(r=0.081、0.077、0.066,P0.05);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高自杀可能组的"社交活跃度"、"集体关注度"和"未来词"使用频率低于低自杀可能组(P0.05),高自杀可能组的"夜间活跃度"和"死亡词"使用频率大于低自杀可能组(P0.05)。结论不同自杀可能性的用户在微博行为和语言表达上存在差异,高自杀可能性用户与其他用户相比社交活跃度低,夜间更加活跃,关注别人更少,使用更多表达否定、死亡的词语,使用更少指向未来的词语。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
【关键词】: 自杀可能性 微博 行为特征 文本分析
【分类号】:B846;R195
【正文快照】: 自杀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精神卫生问题[1-2]。自杀可能性的评估对于自杀的预防起着关键作用。量表作为一种传统自杀可能性评估方法,时效性上有所欠缺。有自杀可能的人尽管很多不会主动寻求专业帮助[3],但在言语表达中往往存在对于自杀倾向的流露[4]。近年来,
本文编号:605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0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