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潜在转变分析:一项纵向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潜在转变分析:一项纵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自我伤害行为 纵向研究 潜在转变分析
【摘要】:研究采用潜在转变分析探究了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发展。对3600名青少年进行为期18个月的追踪,对其自我伤害行为进行了三次测量。通过纵向数据分析识别出过渡组这一以往研究未发现的群体,该组被试仅出现程度较轻的自我伤害行为,且占总体的比例随时间快速下降。通过转变矩阵解释了过渡组和高发组的不稳定性是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降低的原因,并发现冲动性、负向情绪等个体易感因素比家庭等人际因素对自我伤害行为存在更为显著的预测作用。在性别差异上,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自我伤害行为,也更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针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我伤害行为 纵向研究 潜在转变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300874)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59)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大课题(1201411413) 广州市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系统(二期)建设项目(GZIT2013-ZB0465)的资助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引言自我伤害行为指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个体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如用利器割伤/划伤、打火机烧伤、以头撞墙等;这种行为不为社会所认可,且不具致死性或致死性较低(Gratz,2001)。青少年是自我伤害行为的高发人群,西方有调查表明,美国青少年自我伤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玲;王丹;;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2 江光荣;于丽霞;郑莺;冯玉;凌霄;;自伤行为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3 黄任之;丁立平;黄敏;;青少年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莺;武汉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流行学调查及其功能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冯玉;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个体情绪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千保;于慧;;城市流动儿童的被忽视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7期
2 李佳桐;邹慧婷;;简析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3期
3 黄丽娟;;1例“咬舌”自伤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年07期
4 朱琳;;特殊儿童自伤行为研究概述[J];残疾人研究;2013年04期
5 赵宋薇;柳燕妮;钟华;;青少年自我伤害防范与干预机制深析[J];才智;2015年11期
6 孙也龙;;《精神卫生法》非自愿住院制度的构造及改进[J];创新;2015年04期
7 倪志华;李博;;大学生生命观调查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J];华章;2012年13期
8 王玲;王丹;;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9 高丽;崔轶;严进;;中学生自杀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10 褚成静;潘艳云;董树平;;大学生自伤行为与家庭环境及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小卫;;以功能性分析为导向的自闭症人群自伤行为解释模型研究进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江源;人际需求损害和正情绪功能对青年人群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3 于丽霞;一样自伤两样人:自伤青少年的分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徐云;自我伤害行为青少年的情境知觉[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辉;自尊在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的中介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王蕾;大连市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3 朱文闻;流动儿童同伴关系、自我概念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玉;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个体情绪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谭尹秋;重庆市大学新生攻击性人格特征常模的建立[D];西南大学;2012年
6 周研茹;中学生校园暴力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高文;基层主管辱虐管理的后果[D];暨南大学;2013年
8 胡皓月;自伤大学生的自我图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郝源泉;受心理虐待者的执行功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10 赵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启托;青少年自虐行为及其成因调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2 郭有锋;青少年自虐行为发生诱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5期
3 张安慧;陶芳标;苏普玉;;儿童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江雪;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世昌;儿童受虐量表、儿童被忽视量表的编制及信度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莺;武汉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流行学调查及其功能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冯玉;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个体情绪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肖亚男;童年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佳桐;邹慧婷;;简析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3期
2 黄任之;刘明矾;何文;詹小平;;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常用评估方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3 张继香;;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因素[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邓永兴;;如何处理孤独症儿童的自我伤害行为?[J];现代特殊教育;2008年06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卓;林丹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现状、原因及功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胡俊;张敏强;;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潜在类别及其转变分析[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江光荣;郑莺;鲁艳桦;;武汉市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流行学调查[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冯玉;江光荣;;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情绪易感因子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闫敬;朱翠珍;司徒明镜;黄颐;;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检出率及危险因素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郑莺;江光荣;;武汉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流行学调查及其功能模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莺;武汉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流行学调查及其功能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冯玉;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个体情绪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继香;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轩攀贤;初中生情绪调节困难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49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4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