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群体情绪强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本文关键词:内群体情绪强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群体情绪 内群体情绪强度 系统动力学
【摘要】:本文提出了对群体内部总体情绪强度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并采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of dynamic)方法对该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建模,随后选取20个教学班级共686名大学生被试通过心理实验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发现模型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度。本研究表明:群体认同感是影响内群体情绪强度变化的重要心理量,从而将基于个体的群体情绪理论(intergroup emotion theory)拓展到群体中,也为监控与预测群体情绪的发展变化进而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定量方法与解决方案。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群体情绪 内群体情绪强度 系统动力学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SHB010)的资助
【分类号】:B842.6
【正文快照】: 1引言群体性事件(Mass-Emergency)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之一,既往研究多关注其产生的组织机制(张书维,王二平,2011),演变规律(刘德海,2012)以及处置与事后干预(Palen,Leysia,Anderson,Mark,Martin,Sicker,Palmer,Dirk 2012;Palen,Leysia,Vieweg,Liu,Hughes,2009)而对人的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书维;王二平;;群体性事件集群行为的动员与组织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2 王雷;方平;姜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群体情绪传播模型[J];心理科学;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丽平;;突发事件中的谣言及其控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吴小志;米军;燕锦华;;基于接受阈值的CSR舆论传播模型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3 李婵婵;蒋国平;宋玉蓉;;动态小世界社团网络上的病毒传播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4年03期
4 黄月婵;欧阳紫榕;徐振兴;王磊;;民族地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及应对策略[J];东南传播;2014年07期
5 苟智坚;范明钰;王光卫;;复杂网络中多话题信息传播仿真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6 黄鸿志;陈鹏;;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突变行为分析与防控策略[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7 黄杰;朱正威;赵巍;;风险感知、应对策略与冲突升级——一个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的解释框架及运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8 郑谦;;相对剥夺感塑造与资源动员耦合下的社会抗争分析——以江苏省扬州市H镇的社会冲突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5年01期
9 陈鹏;洪卫军;张萌;;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的复杂特征与动态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10 刘昱;南光耀;;由征地拆迁引发的集群行为的发生机制分析——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萍;复杂网络中若干模型上的传播特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雷;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群体情绪传播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芹;谣言传播规律与应对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4 田占伟;基于复杂网络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程军军;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模式及话题趋势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王辉;在线社交网络上谣言传播关键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7 刘真真;复杂网络上流行病和信息传播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张继红;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之法律防治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王佳佳;谣言传播机理与免疫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10 张盛;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磊;基于集群行为社会认同模型的集群行为动力机制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2 秦怀杰;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研究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晓莉;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网民心理及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s,
本文编号:756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5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