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下情绪面孔的大脑单侧化加工
发布时间:2017-09-12 12:32
本文关键词:具身认知下情绪面孔的大脑单侧化加工
更多相关文章: 具身效应 大脑单侧化 情绪面孔 面孔控制 温度 半视野速视
【摘要】:第二代认知革命的兴起使得具身实验研究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认为身体在人们进行认知活动中有重要作用,身体不但与外界刺激的输入和输出有关,而且参与刺激信息的加工、存储和提取整个过程。关于情绪具身性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James(1884)和Lange(1885)提出的情绪外周理论。该理论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这一观点。情绪外周理论是揭示身体与情绪之间密切联系的第一个理论,情绪具身性理论思想极为丰富。情绪具身观认为,个体使用相同的身体机制来知觉他人情绪以及自己体验到的同种情绪,所产生的身体变化往往也是一致的。研究者对于情绪面孔大脑单侧化的研究有史已久,他们对于大脑单侧化提出了许多模型,其中最广泛的是右脑模型和效价模型。然而国内外对情绪大脑单侧化的研究很多,但基于具身背景下对情绪大脑单侧化的研究至今还没有,本研究将具身认知和情绪大脑单侧化相结合,试图探究不同具身方式下单侧化情绪面孔的加工过程。研究一主要探讨通过面孔控制,及“咬”笔模拟微笑的正性具身和“含”笔模拟撅嘴和皱眉的负性具身,研究被试对随机呈现在视野两侧的不同类型情绪面孔(“开心”和“悲伤”)的反应正确数和识别反应时。研究二通过控制温度(低室温和高室温)来达到具身目的,以此来研究被试对随机呈现在视野两侧的不同类型情绪面孔(“开心”和“悲伤”)的反应正确数和识别反应时。研究发现:1.无论是否有具身操作,被试对“开心”情绪面孔的识别反应时快于于对“悲伤”情绪面孔识别的反应时,表明人类更趋近积极情绪,对积极情绪更敏感。2.无论是面孔控制具身还是温度具身条件下,呈现位置主效应显著,被试对呈现在左侧视野的情绪面孔识别反应时显著小于在右侧呈现的情绪面孔,表明大脑对呈现在右视野的情绪面孔加工效率更高。3.面孔控制具身条件下,正性面孔控制促进被试对正性情绪的识别,不影响被试对负性情绪的识别;负性面孔控制促进被试对负性情绪的识别,不影响被试对正性情绪的识别,表明面孔控制技术对情绪识别产生了具身效应。4.低室温(12-14℃)下被试对情绪面孔的识别反应时显著短于在高室温(22-24℃)下对情绪面孔识别的反应时。即与高室温相比,低室温下被试对情绪识别效率更高,大脑对情绪加工更快。5.根据研究一与研究二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对情绪识别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而反应正确个数无显著差异,表明识别反应时指标更敏感。
【关键词】:具身效应 大脑单侧化 情绪面孔 面孔控制 温度 半视野速视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9
- 1 情绪大脑单侧化研究10-16
- 1.1 情绪10-11
- 1.2 情绪大脑单侧化模型11-13
- 1.3 大脑单侧化研究任务类型13-14
- 1.4 大脑半球研究主要范式14
- 1.5 具身认知14-15
- 1.6 情绪具身性相关研究15-16
- 3 温度具身相关研究16-18
- 3.1 温度的隐喻16-17
- 3.2 情绪与温度之间的关系17-18
- 4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创新18-19
- 4.1 已有研究的不足18
- 4.2 本研究的创新18-19
- 第二章 研究框架19-21
- 1 研究内容19
- 1.1 情绪面孔控制下具身情绪面孔的大脑单侧化效应19
- 1.2 温度具身下情绪面孔的大脑单侧化效应19
- 2 研究假设19-21
- 2.1 研究假设一19-20
- 2.2 研究假设二20-21
- 第三章 研究一21-31
- 1 情绪面孔控制下具身情绪面孔的大脑单侧化效应21-31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
- 1.2 研究假设21
- 1.3 研究方法21-28
- 1.4 讨论28-31
- 第四章 研究二31-38
- 1 温度具身情绪面孔的大脑单侧化效应31-38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1
- 1.2 研究假设31
- 1.3 研究方法31-36
- 1.4 讨论36-38
- 第五章 总讨论和总结论38-41
- 1 总讨论38-40
- 1.1 情绪面孔的识别38
- 1.2 具身效应38-39
- 1.3 右脑优势39-40
- 2 总结论40-41
- 第六章 实验的不足与展望41-42
- 参考文献42-48
- 致谢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凯;马利军;张积家;;情绪与温度的关系:情绪是否借助温度进行表征[J];心理研究;2013年01期
2 殷融;苏得权;叶浩生;;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837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3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