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正念认知疗法对手机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

发布时间:2017-09-13 19:43

  本文关键词:正念认知疗法对手机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正念团体干预 手机依赖。


【摘要】:使用SAS和MPAI量表从820名被试中筛选出60名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研究。预期通过正念认知疗法对手机依赖进行干预以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结果发现:实验组被试在接受正念认知疗法为期4周8次的团体辅导训练后,手机依赖总分、失控性、戒断性和逃避性因子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正念水平显著提高。结果表明正念认知疗法对个体的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明显。
【作者单位】: 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正念团体干预 手机依赖。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DBA120181)项目资助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手机依赖,像网络依赖、游戏依赖一样,是一种过度地使用现代技术所致的行为依赖,由于某种动机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的痴迷状态,严重时甚至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生理反应。因此可以看出,手机依赖不仅导致个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盛;林琳;;认知疗法是治疗抑郁的方便法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8期

2 林虹萍;;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3 许婵贞;;认知疗法的整合性发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5期

4 陈俊波;;浅谈认知疗法[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张静;;认知疗法预防大学生就业焦虑初探[J];人民论坛;2010年11期

6 杨莹;;浅谈认知疗法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大众心理学;2004年05期

7 周梅华;沙登阁;;社交恐怖症案例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张郁茜;;当“学习走神”成为一种负担……[J];大众心理学;2003年04期

9 杨漠;解决大学生性心理困扰的有效方法——认知疗法[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10 吴远,管晓琴;认知疗法在大学生自杀预防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蕾;;心理教育的探究式学习——一个害怕被人害的女孩[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高湘萍;邢乃愈;;运用认知疗法解决自我发展冲突的个案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运红;;浅谈认知疗法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霍咏红;;在挫折中奋起——应用认知疗法进行心理辅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张朝;;认知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孙春香;;走出心灵雨季——一例抑郁神经症案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贾运娇;;关于汶川地震后学生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案例报告[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涂春华;;理情行为治疗法(REBT)的原理和技术[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朱守兰;;武警新战士心理适应问题咨询与分析[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关曦;;自我调节的执行功能(S-REF)模型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文茵 奚彬;“认知疗法”帮下岗者解心结[N];江苏科技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刘加莹;员工需不需要心理师[N];中国商报;2002年

3 张晓非;他真的有病吗?[N];山西日报;2005年

4 ;精神患了“感冒”“抑郁”如何排解[N];医药经济报;2000年

5 杨昭普;高血压与情绪有关[N];温州日报;2006年

6 周法;面对震灾 怎样进行心理干预[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向可芬;孩子心有千千结[N];浙江日报;2003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教授 张小乔;心理学帮你调整情绪[N];大众科技报;2003年

9 李文;恐惧感可望治愈[N];健康报;2006年

10 徐亢美;“心理按摩师”让居民快乐和谐[N];文汇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斌;影响力模式:对中国人心理咨询和治疗模式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瑞星;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法探索[D];郑州大学;2011年

3 刘晓敏;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从业者的流行学调查与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4 潘伟颖;房地产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相关因素和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晓琴;认知疗法在大学生自杀预防中的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颜小勇;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焦虑大学生干预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冯秀娟;内观认知疗法对单亲医学生心身症状及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4 陈晶;大学生攻击倾向的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5 刘霞;医学生心身症状与非理性信念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6 阮氏桃;禅宗与现代心理疗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涛;在押男性服刑人员抑郁情绪调查及认知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姬云云;信息平衡心理疗法临床评估系统的建立[D];郑州大学;2011年

9 陆敬闪;禅宗思想对心理治疗的启示[D];河海大学;2007年

10 佘丹丹;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及适应不良群体的干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45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45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7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