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
【摘要】:亲社会行为是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行为,是社会鼓励并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高中生作为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亲社会行为状况不仅影响自身身心健康与和谐,也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经历着青春期的中期阶段,剧烈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冲突是该阶段学生的普遍特点,情绪调节能力影响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及行为表现。亲社会行为和人格是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亲社会行为在人格结构中的地位是什么又是当代中国学者研究亲社会行为领域的三大问题之一。因此研究当代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类型的现状及其与情绪调节策略、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既完善情绪调节策略、人格特质、亲社会行为领域的相关研究,又可以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学的理论支持。本研究以情绪调节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版和亲社会行为量表为研究工具对68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类型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类型与情绪调节策略以及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得分在学校、生源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学校综合素质越高亲社会行为得分越高,城镇地区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得分高于农村学生。在情绪调节过程中高中生更善于应用认知重评策略,认知重评策略在性别因子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表达抑制在学校间存在显著差异,学校综合素质越低表达抑制得分越高。人格特质在性别因子上男生精神质与内外倾得分均高于女生,神经质得分低于女生:独生子女的神经质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的内外倾得分高于农村,农村学生的神经质得分高于城市。2、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相关。其中,认知重评与亲社会行为中匿名的、利他的、依从的、情绪性的、紧急的5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表达抑制仅与与亲社会行为的匿名的呈显著正相关。高中生的人格特质得分与亲社会行为得分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精神质与亲社会行为中利他的、依从的、情绪性的、紧急的呈显著负相关。内外倾与亲社会行为中公开的、利他的、依从的、情绪性的、紧急的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仅与利他的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在高中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中,认知重评与精神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倾在呈显著负相关,与神经质无显著相关;表达抑制与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倾呈显著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3、高中生人格特质在情绪调节策略和亲社会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其中,内外倾在认知重评对公开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内外倾在认知重评对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内外倾在认知重评对依从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精神质、内外倾在认知重评对情绪性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精神质、内外倾在认知重评对紧急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内外倾、神经质在表达抑制对公开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精神质、内外倾和神经质在表达抑制对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精神质、内外倾在表达抑制对依从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精神质、内外倾和神经质在表达抑制对情绪性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精神质、内外倾和神经质在表达抑制对紧急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 情绪调节策略 人格特质 亲社会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引言9-11
- 1.1 研究意义9-11
- 1.1.1 理论意义9-10
- 1.1.2 实践意义10-11
- 2 文献综述11-21
- 2.1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综述11-14
- 2.1.1 亲社会行为的定义11-12
- 2.1.2 亲社会行为的测量12
- 2.1.3 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及研究趋势12-13
- 2.1.4 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13-14
- 2.2 人格特质的研究综述14-16
- 2.2.1 人格特质的定义14-15
- 2.2.2 人格的测量15-16
- 2.2.3 人格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16
- 2.3 情绪调节的研究综述16-20
- 2.3.1 情绪调节的定义16-18
- 2.3.2 情绪调节的测量18-19
- 2.3.3 情绪调节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19-20
- 2.4 问题提出20
- 2.5 研究目的20-21
- 3 研究方法21-24
- 3.1 研究对象21
- 3.2 研究工具21-23
- 3.3 施测程序23-24
- 4 研究结果24-51
- 4.1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特点24-29
- 4.1.1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总体特征24
- 4.1.2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24-25
- 4.1.3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差异25
- 4.1.4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学校差异25-27
- 4.1.5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年级差异27-28
- 4.1.6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生源地差异28-29
- 4.2 高中生情绪调节的特点29-32
- 4.2.1 高中生情绪调节策略的总体特点29
- 4.2.2 情绪调节策略的性别差异29-30
- 4.2.3 情绪调节策略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差异30
- 4.2.4 情绪调节策略的学校差异30-31
- 4.2.5 情绪调节策略的年级差异31
- 4.2.6 情绪调节策略的生源地差异31-32
- 4.3 高中生人格特质的特点32-36
- 4.3.1 高中生人格特质的总体特点32
- 4.3.2 高中生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32-33
- 4.3.3 高中生人格特质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差异33-34
- 4.3.4 高中生人格特质的学校差异34
- 4.3.5 高中生人格特质的年级差异34-35
- 4.3.6 高中生人格特质的生源地差异35-36
- 4.4 情绪调节、人格特质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36-51
- 4.4.1 情绪调节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36-38
- 4.4.2 人格特质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38-40
- 4.4.3 人格特质在情绪调节策略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40-51
- 5 讨论51-58
- 5.1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特点51-54
- 5.2 高中生情绪调节的特点54
- 5.3 高中生人格特质的特点54-55
- 5.4 情绪调节、人格特质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55-58
- 5.4.1 情绪调节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55
- 5.4.2 人格特质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55-56
- 5.4.3 情绪调节与人格特质各维度的相关分析56
- 5.4.4 人格特质在情绪调节策略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56-58
- 6 总结58-63
- 6.1 结论58-59
- 6.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59-60
- 6.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60
- 6.4 本研究的展望60-61
- 6.5 教育建议61-63
- 参考文献63-66
- 附录66-72
- 致谢72-7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3-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展宁宁;阮文静;;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2 丛文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3 丛文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现状及特征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张璐;桑青松;;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关系分析[J];中国校医;2011年03期
5 李锋盈;姚静静;;试析移情与儿童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影响因素[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刘泽文;赵爱玲;;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述评[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2期
7 李丹;陆文婧;;0~3岁儿童社会情绪与社会行为发展的研究综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年03期
8 王力;柳恒超;李中权;杜卫;;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9 李秀丽;;当前中国亲社会行为研究中关注的主要问题[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李梅,卢家楣;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守梅;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家庭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贞珍;特质感恩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朱莉;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及不同情境下积极人格特质对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3 刘晓岚;大学生的感戴与其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志强;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动机现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46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846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