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美俄经济关系
本文选题:中美俄 + 经济关系 ; 参考:《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19期
【摘要】:中美俄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三国关系的变化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国际形势的稳定和世界格局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分析三国经济领域的合作、竞争与互补性,并探寻其发展趋势,对研究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中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合作潜力,两国经济关系将在务实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美俄之间的经济合作虽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中俄之间经济联系比较薄弱,双边贸易和投资增速也较为缓慢,期待这种情况随着中俄政治关系的不断深化和互信加强能有所改观。新时期的中美俄关系不再是对抗与零和博弈,三国需要发展相互协作、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将为三国的经济合作提供新的平台和模式。
[Abstract]:As a great power with world influence,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hree countrie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changes in the world pattern. The economic basis determines the superstructur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cooperation, competi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of the three countries' economic field, and to explore its development trend, which is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of the Sino US Russian triangle relation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economic t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most closely related, there is a great space for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 for cooperation, and the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ill be further developed in a pragmatic way. Although there is a certain space for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US and Russia, the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re not optimistic; the economic tie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are relatively weak, and bilateral trade and investment increase. The speed is relatively slow, expect this situation with the poli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continue to deepen and strengthen mutual trust can be changed. The Sino Russian relations in the new era of confrontation and is no longer a zero sum game, three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mutual cooperation,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new relations, China initiative "The Belt and Road" will provide for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three new Platform and mod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6ZDA039
【分类号】:F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云芳;关于进一步发展中日经济关系的思考和建议[J];山东经济;2002年01期
2 毕道村,肖翠松;论中西封建时代城乡经济关系的不同性质[J];人文杂志;2003年02期
3 江瑞平;论中日经济关系发展的新阶段[J];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孙晓青;对发展中德经济关系的思考[J];德国研究;2004年04期
5 秦红卫,胡瑞涛;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苏经济关系的政治化:表现、成因及启示——以苏联对华经援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罗英杰;俄罗斯与欧盟的经济关系[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宋磊;;中日经济关系的制度环境与技术基础[J];日本学刊;2005年06期
8 盛晓白;中日经济关系的转折点[J];现代日本经济;2005年01期
9 宋燕;牛冲槐;白建新;;浅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协调的几个经济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6期
10 张艳;;试论中印经济关系的政治化[J];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高兵;周鑫;;对地质勘查经济关系的一些认识[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矿经济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玉东;袁圣炎;崔国利;;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要处理好几个经济关系[A];资本运营、克服困难、振兴经济——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2辑)第十三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2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伟;;马克思主义城乡经济关系论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追溯[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4 杜新波;胡杰;南雪玲;;房价与地价经济关系实证研究[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伟;汪小帆;;基于经济关系的互联网层次化建模与演化分析[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小广;港美经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罗英杰;俄罗斯与欧盟的经济关系[D];外交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冉敏(Isaac Ibrahim);中国和非洲的经济关系对加纳经济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刘盈;21世纪初中国与老挝经济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邢素健;冷战后中加经济关系中的日本因素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4 尹彬彬;美菲经济关系对菲律宾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1946-1980)[D];湘潭大学;2014年
5 亚超;中日经济关系现状与前景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6 高丽萍;1966-1978年美台经济关系的转型[D];苏州大学;2005年
7 张若婵;中日经济关系发展的结构性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戴俊杰;二战后日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及其启示[D];青岛大学;2007年
9 温建中;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日经济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赫英;论中国与南非建交以来经济关系之发展[D];外交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918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918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