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谏的艺术:基于唐代三份谏疏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进谏的艺术:基于唐代三份谏疏的考察
【摘要】:在中国古代,谏议论发挥最重要的政治调节功能,涉及君臣互动、政治运作的方方面面。"以道事君"上疏进谏是一般官僚的权利和义务。进谏首先要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宏阔的政治视野,其次需要掌握技巧,还要遵循其戒律规则,即不能挑战君主的权威性。君主专制的制度之下,"为君不易,为臣极难"。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2011QNSH22)
【分类号】:K242
【正文快照】: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典型的君主制度,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但是,这一制度也不是简单的“一人独断”,它有一套不断发展、日趋完善的监察制度,发挥着政治调节的功能。这套监察制度,又分为御史监察和谏官谏议两大系统。御史负责纠举百官违失,是上对下的监督或平行监督;谏官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毅平;论文人与园林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李文倩;;追溯唐朝历史上的胖美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3 祝子笑;;李绅交友及其酬唱赠诗歌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4 刘园园;;论《百道判》的文学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5 刘敏华;;白居易与周元范交游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沈正赋;;论白居易诗歌的媒介传播[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7 詹志红;;论白居易笼禽意象所寄蕴的仕隐情怀[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周萌;;《送高闲上人序》解题[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张煜;;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目的、原型等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甘生统;;皎然建安文学观新论[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晋华;;古典禅与人间佛教[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仕慧;;论乐府诗中的三言节奏与词[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赖瑞和;;唐史臣刘知几的“官”与“职”[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4 刘卫林;;中唐诗境说与天台宗的关系[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5 王孙盈政;;唐代宣徽院位置小考[A];唐史论丛(第十九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黎文丽;唐代校书郎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艳艳;宋代赦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贾海建;神怪小说与山岳信仰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陈劲松;“闹热”及其背后的“冷清”[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海珍;《连城璧》、《十二楼》女子形象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域铖;宋诗对白居易诗的受容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杨;孙绍振“文本细读”理论与实践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茜;白居易“歌诗”创作、中隐思想及其诗歌的传播[D];西北大学;2011年
5 王军兵;新出土墓志与唐代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杨柏林;黄滔诗歌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张珂;中唐翰林学士诗歌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邱胜侠;白居易《甲乙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徐继华;论中唐“元和体”[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单秀芹;唐诗中青鸟意象的内涵及其成因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代后“谏议”制度成摆设[J];中外文摘;2013年13期
2 史伟;;言谏政风与贞观谏议制度之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田恩铭;;制度规范背景下的文人身份与文学活动之关系——从傅绍良《唐代谏议制度与文人》一书说起[J];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02期
4 陈谦;;从“协调关系”的传播功能看中国古代谏议[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5 陈谦;;论中国古代臣谏君的若干原则——说服学与传播学视角[J];东方论坛;2008年02期
6 马海燕;郭艳华;;北宋仁宗朝谏议文学管窥——以奏议文体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7 夏丽梅;;唐代谏议制度刍议[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陈连豪;唐太宗与谏议、封驳关系新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9 颜吾芟;;那个叫皇帝连连吃惊的大臣——兼谈唐朝“贞观之治”的谏议制[J];中国人大;2009年02期
10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娟娟;清代谏议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7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5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