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海禁政策与对外贸易中的利益博弈分析——以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本文关键词:清代海禁政策与对外贸易中的利益博弈分析——以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出处:《安徽史学》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学术界对于清代海禁政策研究主要着眼于政治与历史范畴而鲜有完整的经济学视角。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清代海禁政策进行"新经济史"研究,在重新探讨清朝海禁原由的基础上,根据新制度经济学框架分析了海禁政策下对外贸易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以及海禁政策延续百年之久的原因。作者认为一国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从政权利益层面出发,还要兼顾民众利益,考虑他国利益,使政策能够多方共赢。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policy of sea ban in Qing Dynasty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categories, but rarely has a complete economic perspective. The article uses the relevant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o study the "new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policy of sea ban in Qing Dynasty. In the Qing Dynasty on the basis of re-discussion of the original reasons for the prohibition of the sea. According to the framework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ame of various stakeholders in foreign trade under the policy of sea ban and the reasons why the policy of sea ban lasts for a hundred year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f a country are making policies. Not only from the interests of the regime, but also from the interests of the public, consider the interests of other countries, so that the policy can wi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K249
【正文快照】: 海禁是封建王朝禁止或严格限制私人商船出海贸易与外国商船的进口贸易的政策。清代沿袭明代海禁政策且较明代更加严格。传统意义上的清代海禁,通过顺治十二年(1655)颁布的《禁海令》和康熙十七年(1678)重申的《迁海令》确立并进一步明晰,其间共有5次“禁海令”和3次“迁界令”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许毅;隆武华;;试论清代前期对外贸易政策与海禁的性质[J];财政研究;1992年07期
2 赵志军;谢海涛;;明清之际的海禁政策与海商[J];法制与社会;2009年24期
3 陈柯云;论清初的“海禁”[J];北京师院学报;1980年01期
4 陈尚胜;;论清朝前期国际贸易政策中内外商待遇的不公平问题——对清朝对外政策具有排外性观点的质疑[J];文史哲;2009年02期
5 连心豪,谢广生;再论施琅与清初开放海禁[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04期
6 李金明;清代粤海关的设置与关税征收[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莹;;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有效投入的制度逻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2 李琴;高涣清;;依赖与突破——从X村委会选举分析村民投票行为的路径[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陈慧敏;;职业竞技体育服务产品生产制度有效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4 杜威漩;;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以农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变迁为例[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5 戚攻;郭勤;;论中国社会转型的同源性与非同源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李秀丽;从亚当·斯密到严复[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2期
7 杨克智;王艳丽;;内部控制研究:一个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框架[J];财会通讯;2010年12期
8 宋京津;;人机工程学在内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0年15期
9 刘杰;罗继荣;;谈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路径选择[J];财会月刊;2011年18期
10 陈国庆;王叙果;;公共产品纯度:公共产品市场建设的理论基础[J];财贸经济;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必良;;合作机理、交易对象与制度绩效——温氏集团与长青水果场的比较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2 吴一博;;自然资源安全风险防范的地役权制度回应——环境保护地役权制度的构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3 解鹏;邬雨刚;;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郑华伟;;中国西部牧区草地资源建设保护外部收益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举钢;周吉光;;矿产资源税问题的产权视角探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6 陆晓晖;;现行政府审计体制下的我国政府审计需求和供给研究——基于公共物品需求与供给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罗攀柱;李际平;陈元红;;集体林区林地使用权流转模式、动机与路径选择研究——基于H省L县的实证[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C];2009年
8 刘珉;;参与主体态度取向对林权制度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平原地区分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C];2009年
9 李志强;;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制度演化分析:逻辑与模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建荣;;从违法低效供应到合法高效供应——基于产权视角探讨深圳城市住房体系中的城中村[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冯林;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支出方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平英;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戎丽丽;水权质量与水资源经济效率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6 高磊;产权效率的演进逻辑与考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黄丽;中山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吕新发;均等化目标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磊;农区防护林产权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振华;东平湖水资源产权管理与运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朱丽琴;广州市花卉产业化水平提升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强;经济转轨后中国出口价格贸易条件演化路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梁永康;“西学东渐”与晚清经济思想的近代化(1860-1911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邹火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D];南昌大学;2010年
7 李世尧;利益集团视角下改革的拖延与突破新探[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8 杨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志娟;我国技术市场结构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王新红;当代中国基层政权合法性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曾;清代顺康雍时期对外政策论略[J];社会科学;1984年05期
2 李祖基;论清代移民台湾之政策——兼评《中国移民史》之“台湾的移民垦殖”[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3 彭云鹤;施琅对统一台湾及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贡献[J];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4 郭蕴静;清代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兼谈清代是否闭关锁国[J];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03期
5 陈尚胜;“闭关”或“开放”类型分析的局限性——近20年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研究述评[J];文史哲;2002年06期
6 陈尚胜;也论清前期的海外贸易——与黄启臣先生商榷[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04期
7 韦庆远;论康熙时期从禁海到开海的政策演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8 郭成康;康乾之际禁南洋案探析——兼论地方利益对中央决策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9 吴慧;清代人口的计量问题[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01期
10 戴和;清代粤海关税收述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克俭 ,叶林娜;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与福建财政经济积贫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2 冷东;明清海禁政策对闽广地区的影响[J];人文杂志;1999年03期
3 魏华仙;近二十年来明朝海禁政策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04期
4 李未醉,李魁海;明代海禁政策及其对中暹经贸关系的影响[J];兰州学刊;2004年05期
5 韩庆;;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探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朱敏仪;;试论海禁政策对洪武年间对外贸易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1年14期
7 卢建一;明代海禁政策与福建海防[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8 黄挺;;海禁政策对明代潮州社会的影响[J];海交史研究;1996年01期
9 黄挺;明代海禁政策对明代潮州社会的影响[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10 宋英群;;明代海禁政策下对外贸易的演变[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晁中辰;;论明代海禁政策的确立及其演变[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 宋清秀;“乱则声讨,,治则抚绥”:康熙后期的海禁政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李静 李志俭;明末清初海禁政策对北海的影响(下)[N];北海日报;2010年
3 张荣仁 陈春梅;有开放意识和眼光的士大夫[N];闽南日报;2007年
4 雪珥;与海为敌[N];中国经营报;2010年
5 张萌;海禁政策不是明代龙泉窑衰落的主因[N];中国文物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安峰;明代海禁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赵莞丽;明清时期广东的水上居民[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410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1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