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宝《晋纪》汤球辑本误录《搜神记》、刘肜《晋纪注》考
本文关键词: 干宝《晋纪》 汤球辑本 《搜神记》 刘肜《晋纪注》 出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干宝《晋纪》汤球辑本虽搜罗宏富,然颇有瑕疵,二十六则出自干宝《搜神记》的材料被收录在内,部分出自刘肜《晋纪注》的史料亦被网罗。究其原因,是因为《搜神记》记述了大量灵异征验之事,而干宝《晋纪》亦偶有言及,同时因《搜神记》所记灵异征验之事大量被《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采用,而二史皆不题出处,仅有"干宝曰"、"干宝以为"字样,汤球据此认为此等材料出自干宝《晋纪》。唐宋类书引用史书注释,多直接引用注释文字而鲜有提及注家之名姓,故大量出自刘肜《晋纪注》的史料被误作干宝《晋纪》之文。以干宝《晋纪》记事下限为依据,仅有少数能辨清出自刘肜《晋纪注》,绝大多数究竟出自干宝正文还是出自刘肜注文,今已无法考辨。
[Abstract]:Although the Tang Ball Collection of Gan Bao (Jin Ji) contains Hongfu, however, it is quite flawed. 26 materials from Gan Bao (Sou Shen Ji) were included, and some historical materials from Liu Li (Jin Ji Note) were also caught. It is because the Book of God search describes a large number of strange things, and Gan Bao < Jin Ji] also has occasional words.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Shoushenji" recorded by a large number of "Jin Shu, the five elements", "Song Shu. Five elements", and the two history is not the origin of the title, only "Gan Bao said", "Gan Bao thought" words. Tang believed that these materials came from Gan Bao (Jin period). Tang and Song Dynasty books cited historical notes, more directly quoted annotated text and rarely mentioned the first name of the annotator. Therefore,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from Liu Li's "Jin Ji Notes" were mistaken for "Gan Bao" [Jin Ji]. Based on the lower limit of the "Jin Ji" chronicle, only a few of them could be clearly identified as "Jin Ji Notes".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text from the Gan Bao or from Liu Li note text, now can not be examined.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分类号】:K237;G256
【正文快照】: 干宝为东晋初年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史学代表作《晋纪》因资料翔实、评论切中成为后世撰写《晋书》的重要史料来源和写作样板,如唐修《晋书》常引干宝之论,昭明太子《文选》亦收录干宝《晋纪总论》作为史论写作的范文。因干氏晋史在东晋至隋唐间颇负盛名,故唐修《晋书》通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洽;柳毅故事的文化解读[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3 张文澍;从《聊斋志异》中“女强人”形象看蒲松龄之妇女观及伦理思想[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4 王恒展;;《毛大福》本事考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5 王平;;《醒世姻缘传》与《聊斋志异》俗信描写之比较[J];蒲松龄研究;2010年03期
6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燕燕燕;;滕州西户口一号、二号祠堂画像石中榜题图像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权家玉;;南朝的“苏侯”信仰[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慧;;楚辞莲荷意象研究[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景春;樊文星;;中国古代对火浣布之理解与认知考略[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尹钧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8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9 王贞平;;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10 陈志强;代睿欣;白遵光;蔡炳勤;王昭辉;;重温手术源流对发展中医的启示[A];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钊;谈秦简中的“鬼怪”[J];文物世界;1997年02期
2 丁治民;《宋书·五行志》点校商兑(三)[J];江海学刊;2000年01期
3 魏向东;魏晋南北朝生育风俗述论[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4 张新科;《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具圣姬;略论汉代人的死后“地下世界”形象[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王燕 通讯员 林坚强;每一个故事都构成一个时代的切面[N];嘉兴日报;2010年
2 ;董永故里在博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3 本报记者 郑大中;洪迈:南宋著名大学者[N];上饶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永喜;略论两汉方士[D];西北大学;2010年
2 高颂;隋唐“蛊”现象探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4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6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