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朝东北边疆经略政策的演变及影响
本文关键词: 唐朝 东北边疆 经略政策 出处:《北方文物》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将唐朝对东北边疆经略政策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贞观十七年之前,该时期的政策主要为加强与东北各民族的联系限制高句丽的发展。第二时期为贞观十七年至唐罗战争结束,这一时期的政策为联合东北各民族征服高句丽,控制整个东北地区。第三时期为唐罗战争结束至安史之乱,这一时期唐朝的东北边疆经略政策逐渐转向消极,主要表现为息事宁人、维护边疆安定。
[Abstract]:The policy of the Tang Dynasty on the northeast border area is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the first period is 17 years before Zhenguan. The policy of this period was mainly to strengthen the contact with the Northeast nationalities to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Koguryo. The second period was from the 17th year of Zhenguan to the end of the Tang Luo War, and the policy of this period was to unite the nationalities of the Northeast to conquer Koguryo. The third period was the end of the Tang Luo War to the Anshi Rebellion. During this period, the policy of the northeast border area of the Tang Dynasty gradually turned to a negative on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peace of peac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stability in the border area.
【作者单位】: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中心;
【分类号】:K242
【正文快照】: 唐朝对东北边疆的经略在中国东北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内外形势和经略对象的变化,唐经略政策也逐渐发生变化。本文将唐朝对东北经略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各时期经略政策的目标、特点及影响略作分析。一、唐朝经略东北边疆的第一期贞观之初至贞观十七年(643年)。唐朝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松筠;;清前期东北治边思想及其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廖晓晴;;试析清代东北流人文化的内涵[J];满族研究;2010年03期
3 廖晓晴;;清代东北满族史的一部拓荒之作——《清代东北边疆的满族》评介[J];满族研究;2006年04期
4 刘敏;清代赫哲族在捍卫建设东北边疆中的贡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5 杨雨舒;;魏晋南北朝时期“用夏变夷”思想与治理东北边疆[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3期
6 薛洪波;;试论秦汉时期学校教育在东北地区的发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乔钊,胡维革,宋抵;“韩边外”与“安分务农”匾[J];北方文物;1987年04期
8 董灵芝;;《柳边纪略》中的东北边疆满族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8期
9 李西亚;杨卫东;;金代东北边疆的官员管理[J];北方文物;2007年03期
10 高强;;试论清廷封禁东北之根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士尊;;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2 王冬芳;;明朝对女真人的羁縻政策、文化歧视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3 富丽;;试论皇太极四打北京[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宾长初;清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珍贵史料[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慕藻;清朝兴起VS努尔哈赤[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常华;皂甲屯畔纳兰墓[N];团结报;2000年
4 黑龙江大学中国北方边疆历史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周喜峰;清代东北赫哲等族娶“皇姑”制度及其历史作用[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牟邵义;明代东北亚地区陆路信息传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宋卿;唐代营州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陈鹏;清代东北地区“新满洲”研究(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汪澎澜;俄债、垦荒、叛乱——三大事件评乌泰[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士尊;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赫;清代东北贡貂制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雪娟;康熙满文本《九路图》与清代巡边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孙倩;清代东北站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海波;清代宁古塔地区社会变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许学权;清朝莽牛哨设汛事件及其对清、鲜关系影响[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6 韩蕾蕾;明代陆地边疆治边方略的论争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江红春;清朝东北副都统衙门建置沿革的初步研究[D];大连大学;2007年
8 贾文华;清代封禁东北政策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文彬;明代东北文献《医闾先生集》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10 安娜;清代呼伦贝尔佐领敖拉·昌兴及其巡边[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5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6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