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镇化研究——以明清徽州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26 09:13

  本文关键词: 明清 徽州 城镇化 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城镇化是衡量区域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明清徽州在唐宋区域经济开发的基础上,受益于徽商内引外联,区域商品经济发展较快,从而开启了城镇化进程,主要表现在城镇数量增多、非农业经济活跃、流动人口增多及重视文化发展等四个方面。徽州城镇化呈现出经济与文化并重、官府管理力度加大、受人文自然条件制约等特点,这为当代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参考。
[Abstract]: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mmodity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Huizhou benefited from the internal outreach of Huizhou merchants, and the regional commodity economy developed rapidly, thus open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Mainly in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ities and towns, non-agricultural economy active, floating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ural development, Huizhou urbanization shows equal emphasis on economy and culture, and government management is increased. Restricted by human and natural conditions, this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urbanization policy in contemporary China.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2011SKTT0549)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人才基金资助
【分类号】:F299.29;K248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并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定为经济发展重大战略。所谓的城镇,指除农村居民点外,镇及镇以上的各级居民点。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非农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地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琳琦;明清徽州进士数量、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青;论《聊斋志异》中的儒商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1年02期

2 王裕明;;明清分家阄书所见徽州典商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张爱妹;明清徽州文书的地籍分布——以南京大学历史系所藏土地置产簿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4 汪崇{|;明清淮盐经营中的引窝、税费和利润[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5 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收支管理研究——从“十家管公九家富”谈起[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6 梁仁志;;明清侨寓徽商子弟教育的特色[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7 王志龙;;多维视角下的近代安徽族田分布[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8 徐国利;;阳明心学的世俗化伦理观与明清徽商伦理思想的转换和建构[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9 王承清;崔立中;季坤;;徽商营销心理学思想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陈艳君;;明清徽商消费生活的儒雅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淼;;权力、传统与村落治理——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的政治图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2 黄云明;;论孟子的立法伦理思想[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方利山;;徽商的和谐理念与实践[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月领;;对于农村民事纠纷司法现状的几点看法[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5 顾荣;;抗战胜利后中国国民党迅速走向衰败原因探析——从政党执政方式的角度来看[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6 池子华;;存同求异:近代江南淮北社会文化的比较观[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金德群;;中国农民土地问题是国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A];近现代史与国情问题研究[C];1991年

8 李青春;;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与司法在农村社会中的运作进路[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9 罗检秋;;嘉道年间京师士人修禊雅集与经世意识的觉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胡晓明;符瑞研究: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D];南京大学;2011年

7 阎乃胜;杜亚泉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赵玉洁;当代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黎黎;清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2 蔡灼暖;陈白沙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汪晓健;明清徽商典当业盛衰与现阶段我省典当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陈培波;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D];安徽大学;2010年

5 蒋甲琛;晚清民国时期婺源茶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生;民初动荡政局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的深层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尹旷达;农村医疗制度改革进程探索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俊;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与一元法律秩序的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9 姚帅;宋代乡村社会空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崔娟;晚明士人的文化适应和信仰抉择[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宋元强;徽商与清代状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传满;;徽州地理人文环境与明清徽州节烈现象[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张晓婧;明清徽州贞节之风盛行的原因及其社会心理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汪庆元;;明清时期徽州杂税述略[J];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魏梅;;明清时期休宁西门汪氏迁浙支派宗族意识的变化[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史五一;;明清徽州祭祀性会社述论[J];黑龙江史志;2010年20期

6 左昕阳;;明清时期徽州书画鉴藏大家:吴廷[J];东方艺术;2011年13期

7 张室龙;;游文于六经 留意于仁义——明清徽州塾师的教学特色[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刘道胜;;明清徽州的民间调处及其演变——以文书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王传满;;明清时期战乱等暴力因素与徽州节烈妇女[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王传满;;明清时期战乱等暴力因素与徽州节烈妇女[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军;;明清时期徽州族产经济初探——以祁门善和程氏为例[A];明史研究第5辑——纪念李洵先生75诞辰专辑[C];1997年

2 冯爱琴;;浅论明清时期两淮泰州分司所辖盐场之盐课[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闵宗殿;;明清时期的人工生态农业——中国古代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范例[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甘满堂;;明清时期福建商帮的地缘文化特色[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姚兆余;;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的技术路径与生态效应[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孙文学;;从商业教科书看明清晋商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李剑平;郑庆春;;明清时期的晋商民居[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9 范沛潍;;明清时期开封的交通[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10 唐建军;陈学文;仇名虎;胡永吉;;明清时期杭嘉湖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状况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志伟;徽州民俗中的谐音文化[N];安徽日报;2002年

2 光辉;安徽黄山学院徽州学社校外实践基地挂牌成立[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吴顺辉;徽州宗族评说[N];黄山日报;2005年

4 记者 李学军;歙县全面修复古徽州府衙[N];黄山日报;2009年

5 袁媛;白十源:徽州古屋进北京[N];中国经营报;2011年

6 ;构建和谐发展出徽州房地产业[N];黄山日报;2005年

7 郑惠如 陈长文;为人师表的典范[N];黄山日报;2007年

8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唐力行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卞利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王振忠 安徽大学学报 汤奇学;走出一府六县[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江志伟;徽州名茶点“寸金糖”[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10 曾再新 曾宏健;香酥味美徽州饼[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洁;明清时期西式天文测时仪器的传入及其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陈琳;明清时期徽州盐商与新安籍画家群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张桂琴;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纪丽真;明清山东盐业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王健;明清苏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清玲;明清时期中琉友好关系遗存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丁峰山;明清性爱小说的文学观照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广洲;明清山东商贾精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石超艺;明以来海河南系水环境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立乔;明清徽州城镇初探[D];安徽大学;2003年

2 孙长城;明清时期歙县江村商人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3 刘敏;农民弃农经商对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4 周惊涛;明清徽商与江浙地区的文教事业[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5 宫强;明清时期徽州黟县民居建筑装饰风格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李军胜;明清温病学派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叶后坡;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9 秦宗财;明清徽商的信息渠道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巧莉;明清时期牙人牙行的积极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65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65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4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