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宜兴亳村陈于泰的评价失真问题
本文关键词: 陈于泰 明末清初 士人 评价 出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一般而言,士大夫在王朝更迭之际对新朝故国的态度及表现,应是其获得历史评价的第一依据,但也不尽然,明末清初宜兴亳村的陈于泰就是一个例子。某种程度而言,宜兴民变实际上已经给陈于泰的道德形象定了格,并使其成了晚明缙绅贪婪形象的符号。更可悲的是,随着明亡之后汉族士人痛定思痛、自我反省的不断深入,加之新朝的有意渲染,陈于泰的这一形象不仅在身后毫无反转的可能,反而还被继续强化。陈于泰在明清鼎革中的真实表现,自然也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这一实例提醒我们,由于明清之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一时期的士人评价之难度要远远超出一般。
[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 the attitud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literati and officials towards the old country of the new dynasty at the time of the change of dynasty should be the first basis for its historical evaluation, but it is not quite the same. Chen Yutai of Yixing Bo Village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is an example. To some extent, Chen Yutai is a case in point. The Yixing people's Rebellion has in fact established Chen Yutai's moral image and made it a symbol of the greedy image of the gentry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What is more sad is that with the Han Chinese schol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self-reflection continued to deepen. In addition to the intentional rendering of the new dynasty, this image of Chen Yutai is not only without the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ehind, but also continues to be strengthened. Chen Yutai's true performance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s naturally ignored,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This example reminds us that.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evaluation of scholars in this period was far more difficult than general.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D069) 南京大学人文基金项目“宜兴民变与明末江南缙绅研究”
【分类号】: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水云;王茁;;文学女性从闺内到闺外——以山阴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群体为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李贵连;;黄媛介生平经历及其与山阴祁氏家族女性交游考述[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3 谭坤;;论祁彪佳小品文的美学品格[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4期
4 张则桐;张岱《家传·张汝霖传》笺证——张汝霖事迹辑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01期
5 蒋竹山;;晚明江南祁彪佳家族的日常生活史——以医病关系为例的探讨[J];都市文化研究;2006年00期
6 黄水平;郭美玲;;论阳羡派咏梅词中的故国之思[J];德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王娟;;陈维崧的词学观念[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李贵连;;黄媛介生平经历及其与山阴祁氏家族女性交游考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蔡小平;;祁彪佳荒政思想探析[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高莹;;论清初词坛对蒋捷《竹山词》的受容[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水云;张清河;;陈维崧《湖海楼词》文学接受述论[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炳涛;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吴春彦;明末清初常州地区戏曲活动与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郭明友;明代苏州园林史[D];苏州大学;2011年
6 吴增礼;清初江南遗民生存境况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赵红卫;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谭坤;晚明越中曲家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徐艳;晚明小品文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越深;云间词派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马循;“聚红榭唱和”与晚清福建词坛[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黄水平;论阳羡词派对苏辛的接受与发展[D];西南大学;2011年
4 毛湛玉;广陵词人汪懋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诗强;阳羡词人史惟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锐红;杜诏及其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孙晓榴;清初水绘园词人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继玲;戏曲批评“品”之双璧——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与吕天成《曲品》之比较[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嘉伟;两宋风土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靳新电;张岱小品文本真意趣论[D];济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念群;;从“文质”之辩看清初帝王与士林思想的趋同与合流[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10期
2 廖正华;;明末清初士人论《诗归》评议[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杜爱华;;明末清初的“另类”文人典型——李渔心态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高莲莲;;宋琬诗歌的艺术风格[J];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05期
5 蒋玉斌;;论明代中晚期小说与士人的自恋心态[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6 冯玉荣;;明末清初社会变动与地方志的编纂——以《松江府志》为例[J];中国地方志;2008年07期
7 姜月芹;;从北麓诗社看乾嘉道年间浙中的士人和世相[J];语文学刊;2010年21期
8 薛龙春;;王铎(1593-1652)与集王字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6期
9 黄贤忠;;《影梅庵忆语》与冒襄的士人易代心态[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张如英;;明末清初士人与艺妓关系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建军;邓勇刚;喻婷;谭竞芳;;汽车起重机臂梁声发射检测技术初探[A];2007四川省理化检验、无损检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余翔;张玉梅;;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3 徐焕恩;;国内天然气加气站发展与建设的初步评价[A];2005'CNG汽车加气站实用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4 王志强;王雨露;王连森;崔嵩;曹杰;王玫;王显军;;2005年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状况与防治对策[A];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夏桂兰;刘福安;;癌症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及对等探讨[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钱世通;黄胜炎;;废纸造纸生产工艺的清洁生产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7 刘林姣;;城市科技人才整体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媚;;云台山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党选民;詹园凤;杨衍;刘维侠;;四棱豆种质资源初步鉴定与评价[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蕊;;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康年;寓意深邃的瓜瓞形紫砂盂[N];中国艺术报;2008年
2 罗岗;革命、传统与中国的“现代”[N];文汇报;2010年
3 马来平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明末清初儒学与科学的冲撞与调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据新华社;湖南发现明末清初瑶族民居建筑群[N];光明日报;2002年
5 邝知欧;每吨紫檀价格回落至30万[N];威海日报;2008年
6 林兴宅;从郑芝龙看明末清初的中国社会[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刘方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打捞重整中国失落的“文艺复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寻找士人的“江南”[N];深圳商报;2010年
9 特约记者 蓝田;杨国强:走进晚清士人的心灵[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由文光;临渭区詹家村发现明末清初古墓群[N];陕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玉荣;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05年
2 刘映良;喀斯特典型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邓爱民;城市配送系统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杨惠芳;职业紧张及铅负荷水平对工作能力评价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4年
5 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张志红;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吴胜;网站信息分类体系优化方法及其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李放;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赵炎;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0 王静敏;当代中国失业保险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杰;明末清初南、北方士人对待西学态度之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马俊燕;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李祥东;汤斌理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吴碧丽;明末清初吴江叶氏家族的文化生活与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文志华;尤侗事迹征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姜成启;大中型泵站老化模糊层次综合评估体系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7 韩红云;我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吴丽波;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陈爱民;甲骨文书法的艺术转换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德强;车轮公司劳动定额的优化设计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04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0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