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著述考略
本文选题:五代 切入点:呡文志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五代十国时期纷乱短暂,士气不振,学术衰微。宋代史家既有蔑视五代之偏见,又无像样书目可凭据,故当时编撰的新旧《五代史》、两种《南唐书》,都没有沿袭纪传体史书惯例,缺少《艺文志》或《经籍志》部分。清代补史艺文志之风大兴,实肇端于五代艺文志之补撰。其後著作如林,蔚为大观。从清初以至近年,以“五代艺文志”之类名目编撰的著作即有八部之多。 从现代学术高度重新审视,五代十国是唐宋变革的重要转捩点。这一时期虽缺乏唐宋两代那样的巨匠鸿著,但学者、著作的绝对数量却不在少数。因此,五代十国著述考证,理应成为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并将推动唐宋文化转型研究的深入发展。而清代诸家补五代史艺文志,体例既简,漏略复夥;现代唐圭璋《南唐艺文志》,类例完备,考证精审,惜乎地限一隅;时贤张兴武《五代艺文考》,博采众家,广包诸国,然类例有疵,考证欠深。故八种补志在著录时限、收书数量、资料来源分类标准、具体解题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与学界期待的考证详实之“五代著述考”,还有一定距离。 本文充分吸取八种补志的研究成果,而将著录时限严格限定为後梁太祖开平元年(907)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问,凡此一时段内之著述,一律收入。其中,中原王朝著述大致以宋建隆元年(960)为限;入宋各国著述以其具体亡国年月为限:不能确定者,暂且收录。由唐入五代和由五代入宋各家无关五代十国之著述,一概不收。剔除了八志因断限宽泛而兼收、或因考证有误而误收的著述之後,共收录五代著述八百七十一种,其中存六十九种,残存十六种。同时,广搜博采,新增八志都没有收录过的八十五种著述。在分类上,则主要参考《新唐书·艺文志》,略作变通,分为四部三十六类。这更加完整准确地反映了五代著述的实际。 前人补志,大多以著录书名为职志,主要依赖数十种书目史传。本文原拟就所有五代著述,从书名、卷数、著者、内容、流传、版本、价值等角度,一一作出全面考证,尤其对八补志未曾注意的五代著述之佚文进行勾稽分析,成为一部比较完备的《五代著述考》,以期为此一时期学术之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但这样做非百万字不办,所以仅选取经史子集四部一百种书籍作为举例,进行详细考证,并将全文名称改作《五代著述考略》。 本文在全面考索五代著述的基础上,对五代学术总体风貌也做了初步的探讨。就各类学术的具体特徵来说,这一时期经部之学沿袭中晚唐学风略有发展,小学成就相对突出,经籍刊刻传播影响深远;史部之学因史馆制度之延续,甚至出现了乱世修史的表面繁荣,,为宋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子部学问纷繁,三教兼融的趋势更加明显,医、类、兵书稳步发展,名物谱录、书画碑帖大放异彩,传奇小说回光返照;集部应用性文章猛增,诗歌更加走向生活,词作空前发展。而这些学术现象又呈现出三个突出特徵。一是实用性,这一时期的著作与政治、军事、日常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写作目的更加功利化;二是区域性,中原王朝与各割据政权的学术倾向和面貌各不相同;三是兼融性,即儒释道水乳交融,尤以因佛解儒最为明显,三教思想对其他学术也产生更大影响。 总之,五代十国是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转变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奠定的学术基础、形成的学术特徵、储备的学术人才,等等,都对宋代学术高峰的出现、气象的更新产生巨大的影响。宋代市民文化的兴起、地域文化的特色、理学思想的形成,无不与上述五代学术三大特徵密切相关。这仅仅是我们在考证五代著述时形成的一些粗浅认识随著五代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这种认识必将日渐清晰和准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林忠鹏;《倭名类聚抄》与中国典籍[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吴枫 ,任爽;五代分合与南唐的历史地位[J];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05期
4 陈德弟;五代时期后唐官府藏书事业考述[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03期
5 余才林;;重编《说郛》本《续本事诗》辨伪[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01期
6 卞孝萱;论《虬髯客传》的作者、作年及政治背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周阿根;;五代墓志校点举误[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02期
8 孟永林;;五代王仁裕杂史小说著述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06期
9 陈鹏;;罗隐年谱及作品系年[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02期
10 蒲向明;王仁裕年谱稿[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育荣;高氏荆南史稿[D];暨南大学;2008年
2 周加胜;南汉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晓燕;唐末五代宫廷音乐与辽承唐乐的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2 吴德明;吴、南唐文职幕府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周家凤;五代中央官学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范艳君;《崇文总目》与学术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35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35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