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期科举考试录取方式探析
本文选题:宋代 切入点:科举 出处:《兰台世界》2014年21期
【摘要】:我国宋代科举考试录取制度,面临全国统一录取和按地区录取人才的两难选择。本文以北宋中期科举考试中采取"逐路取人"的提出到"五路法"实施的过程为线索,梳理了宋代科举省试录取方式的变化过程。
[Abstract]:The admission system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in Song Dynasty in China is faced with the dilemma of national uniform admission and regional admission of talents.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cess of "taking people from one road to another" in the examination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s the cl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ve ways Act". Combs the Song Dynasty imperial examination province test admission way change proces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平川;张献忠起义政权的科举考试情形[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黄艳;杨轶群;;宋代士人落第后的选择[J];文博;2005年06期
3 杨春俏;;北宋熙宁变法前诗赋取士制度的沿革[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蒋金星;蒋文轩;;清代湘籍状元的朱卷履历[J];船山学刊;2006年04期
5 陈金凤;梁琼;;唐代妇女与科举述论[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9期
6 翟广顺;;欧阳修的科举仕途与嘉yP贡举革新——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7 徐梓;;“大国选士,但务得才”——唐朝科举的特点[J];中国教师;2008年03期
8 慕颖;;清代科举中涌现的乾嘉学派——以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科进士为例[J];探索与争鸣;2008年07期
9 余方;;唐宋科举糊名小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李文泽;金代女真族科举考试制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滢坤;;唐五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中国最早的“高考移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张杰;;清代殊卷所见蒙古旗人科举家族[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4 魏明孔;;唐代科场作弊及防范诸对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王熹;;明代朝野对科举制度的评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6 阎琦;;关于李白的户籍、婚姻及科举的余论[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7 张德信;;明代科举制度述论[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8 杭建伟;;明清无锡进士简论[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9 林李楠;;清初科举政策与传统社会治理——兼论考试的多重价值与功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张德信;;明代科场案[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翟伯成;清朝第一位武状元郭士衡[N];联合日报;2010年
2 河北省丰南市委党校 金铁锋;科举考试科目述要[N];中国人事报;2001年
3 戴继芹;明清时期的“考后分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万宇;千年科举说贡院[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游彪;宋朝的“平民”状元[N];光明日报;2003年
6 兰俏梅 谢彪;乡里家塾林立,平民罕有不读书识字者[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冯汉亭;清化的科举与捐纳[N];民主协商报;2006年
8 于红英;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N];中国档案报;2003年
9 谭学立;清末海州最后一次科举考试[N];团结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李宏伟;在嘉定感受科举[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肖建新;宋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研究的基本问题[D];河北大学;2007年
3 夏卫东;清代科举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兰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魏峰;宋代迁徙官僚家族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周宝荣;走向大众:宋代的出版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翟爱玲;明代名臣刘健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10 武香兰;元代医政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靖华;明代科举与明代司法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杨旭;八旗科举仕途:1644-1795——与金元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恩荣;明代科举士子备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鹭;唐五代科举习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秀芹;清代京旗科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郭文安;从科举到商业[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武明军;清代扬州府科举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8 文绮;清代灵石何氏家族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刘俊起;清代中晚期科举考试偏重书法风气之考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涛;顺康之际昆山徐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7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57777.html